华润电力沈阳公司:擦亮“阳光三度”纪检品牌 引领纪检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6-07 16:17
2024-06-07 16: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华润电力沈阳公司纪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在提升纪检工作质效中创建了“阳光三度”纪检品牌,坚持监督中体现“精度”,教育中把握“尺度”,问责中彰显“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发展一体运行、与生产经营一体运行,坚决杜绝“两张皮”现象,形成了以纪检品牌提升纪检工作质效、推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有益探索。

监督中体现精度,“点线面”筑牢“监督防线”

以点切入,紧盯关键领域、关键少数。 聚焦专项整治、巡察整改等重点任务,以“三保一控一驱动”等专项监督检查推动重点工作行动走深走实;以开展廉洁谈话、参观教育基地等形式,先后组织开展“廉洁润初心 铸魂担使命”专题教育活动、“系好廉洁从业第一粒扣子”等纪检品牌文化活动,让各级“一把手”及关键岗位员工接受廉洁教育。

以线延伸,提升日常监督质效。 一是发挥“大监督”协同机制,设立网格化“阳光监督员”,开展“1+N”多线协同监督;二是聚焦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做好延伸,下发《监督建议书》,督促各部门强化日常监督,并对现有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估,推动企业强化制度建设;三是延伸监督触角,加强监督管理考核,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闭环、销号管理,将监督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的参考依据,保障监督严肃性权威性,形成有力震慑。

以面覆盖,夯实“三维三化”监督体系。 公司充分发挥党委主体责任、抓实业务部门监督履职、强化本级纪委“再监督”责任,努力实现制度化保障、突出数据化分析、推进闭环化管理,以“三维三化”工作体系强化监督工作多维度、多层次、全覆盖。年初,梳理年度重点监督清单,逐项明确监督对象,逐步推进监督工作。组织设立“阳光监督台”定期公示重点监督事项,促进阳光监督“下沉落地”。2024年1-5月,公司开展监督检查28次,发现问题30项,整改完成30项,全年累计下发《监督建议书》4份,挽回经济损失约31万元,监督质效有所提高。

教育中把握尺度,“三把尺子”量出教育成效

把握责任尺子。 一是公司纪委牵头制发纪检年度工作要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及计划,全面强化制度保障;二是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书》,压实“一岗双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定期召开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分层分级夯实监督责任,针对监督检查开展情况进行述、考、评,逐步激活基层监督内驱力。

建好制度尺子。 强化制度约束与宣贯,大力开展“三抓三促”制度学习活动,抓学习、抓执行、抓效能,促提升、促落实、促发展,推动公司上下在学习上下苦功、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

用好教育尺子。 以廉政建设、警示教育为载体,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三进四敲”靶向廉洁教育,针对火电大基地、新能源等进行靶向警示教育,讲解行业廉洁风险点及警示案例。2024年1-5月,纪委及各党支部/部门累计开展警示教育1625人次。

问责中彰显力度,刚柔并进发挥震慑效应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加大廉洁教育创新力度。 公司纪委坚持“执纪问责有力度、治病救人有温度”工作理念,始终以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为标尺开展工作,时刻保持全面从严力度。一是严把选人用人廉洁关,动态更新经理人及关键岗位人员信息,2024年1-5月依规出具廉洁意见回复1625人次,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二是做好暖心回访,将回访结果合理运用到党员干部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等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引导其正确对待组织的监督和处理,激发担当作为主动性;三是构建廉洁教育矩阵,打造“清风长廊”、建立廉洁警示教育室、张贴“八小时外”监督文化展板等,多角度展现基层监督工作成效,“清风长廊”宣教累计10余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大监督工作宣传力度。 公司纪委坚持激励考核并重,强化干部担当作为。一是监督加压。将纪检工作纳入各部门月度绩效考核,实施月度考核;定期跟进各部门品牌推进,每月公示《纪检品牌工作简报》。二是宣传加力。创新宣传方式,创建“监督在身边”“阳光监督之我见”专题系列报道,实施绩效奖惩机制,广泛动员广大员工发现身边“监督人”“监督事”,拓宽监督工作宣传渠道。2024年公司内网累计发布“监督在身边”专题新闻30余篇,“阳光监督之我见”报道1期。2024年3月,中央级媒体人民论坛网报道《以纪检品牌建设为抓手,把监督工作“晒在阳光下”》新闻,同时,2篇监督新闻纳入华润电力监督工作优秀案例,品牌推广形成良好对外宣传效应。(文/钟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