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奇想象之下的技术脉动、创新诠释与文化承继 ——评第二届新疆文化艺术节数字动漫特展

瑰奇想象之下的技术脉动、创新诠释与文化承继 ——评第二届新疆文化艺术节数字动漫特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07 09:4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7 09: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无境之光——第二届新疆文化艺术节数字动漫特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幕。在数字艺术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通过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现实与想象的交汇碰撞,呈现出一个绚烂瑰奇的数字世界,展现了新疆数字动漫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此次特展分为万象·无界、穿越·无穹、潮玩·无限、幻梦·无极四个单元,集合了来自新疆高校师生、动漫企业机构及动漫爱好者的众多优秀作品,题材内容广泛,涉及CG绘画、IP设计、AIGC作品、VR体验等多种形式。

总体而言,首次亮相新疆文化艺术节的数字动漫特展,彰显出两个层面的重要特质。

突出的时代性:技术脉动、时尚潮流与想象力消费

自2021年作为“元宇宙元年”被各界热议以来,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前沿科技术语,而是与普通人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人们都有意无意的受技术巨浪的牵引,裹挟向前,不断遭遇着从未经验的数字奇景。此次展览以动漫为名,让处于新疆这一非技术中心地带的文化管理部门、展出机构与创作者携手,对飞速变化的数字时代的感应、洞察与回响。

与技术同频 拓展艺术表现力

艺术与技术的动态共生关系,在数字技术加速更迭的加持下,正在发生着更为复杂微妙的变化,艺术的表现范围与深度、表达形式与手法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拓展。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升级的重要标志,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在艺术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既带来巨大冲击,也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万象·无界”单元打开了一个由AIGC构建的无限想象空间。在这里,数字科技与艺术交相赋能,由AIGC技术生成的动漫作品异彩纷呈。萌趣动物、卡通形象、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未来世界,……不断变换闪动的视觉景象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奇幻世界。展厅内还设置了AIGC互动装置,观众可以根据提示,随机输入关键词、语句等文本内容,或随手画下一个图形、图案,就会触发生成与之相关的视觉图像,这开拓了观众的想象边界,使得艺术与公众的互动变得更加直接便捷。

AIGC作品展出现场

“穿越·无穹”单元则是一场关于时空与感知的全新体验。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的崭新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调动用户的综合感官,为观众打造了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这里,历史与未来、现实与梦境被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佩戴VR设备,观者能够突破物质时空的局限,于转瞬之间置身巍峨长城,攀登险峻珠峰,或飞越至天山之巅,漫步于喀纳斯湖畔,体验新疆的壮丽多彩,领略天地无穹之美。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拓宽了人们对新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感知维度,更为数字艺术的普及与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与时尚携手 促动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艺术领域中,IP设计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非常显著。经由精心设计,一个看似平常的形象或角色就可能转化为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符号,引领时尚潮流。

以“潮玩·无限”单元为主体,此次展览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的创新诠释和艺术化呈现,也浸润着地域文化的特有魅力,集中展示了将绚烂多元的新疆地理、文化、历史景观与现代IP创意设计结合的成果和未来潜力。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为IP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从新疆女孩IP形象“疆小果”,到“遇见雪豹”“伊犁鼠兔 天山精灵”,再到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动漫推广IP“雪怪阿乐”,以新疆方言谐音为创意来源的动漫IP“哦猴”,以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女俑为原型设计的“绮梦疆湖 新疆宝藏女孩”系列形象等,体现了本土创作者们对独特视觉元素的准确提取,对新疆厚重文化的创新表达。以这些充满时代活力的原创IP为起点,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IP形象出圈,设计制作动漫衍生产品,不仅能够激发本地文化产业的活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探索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还能更好传播新疆的文化魅力,助力城市形象塑造,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动漫IP设计作品展出现场

《龙年IP设计 雷娜泽》(作者/赵凯)

与想象共生 滋养自由创造力

互联网数智化语境下,一个想象力消费的时代已然来临。被命名为“网生代”“游生代”“Z世代”等新的年轻消费群体日益扩大,对于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的艺术欣赏和文化消费存在巨大需求。

动漫作品不受现实物理法则的严格限制,可以令想象力自由飞升,天马行空地创造出独特的世界观、奇幻生物、未来时空等,通过夸张的表情、生动的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而且这种情感的传递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让人们在想象的框架下找到共情点。

本次动漫特展“幻梦·无极”单元中的《疆和奇遇记》《精卫填海》《哇,我嘞个豆》《火灾中的小英雄》《举世无双的地毯》等绘本作品,《夏日宝藏》《预见》《陪伴》等二维动画作品,《雪怪阿乐》《暗河传》《最后》《小城夜晚》等三维动画作品,场景生动,细节精准,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想象和幻想。既是对动漫核心特性想象力的实践表达,也呼应了当前青年文化消费的主导趋向。

数字插画与绘本作品展出现场

绘本《博物馆的冰箱》(作者/阿依乃再尔·赛买提 毕鹏程)

《火灾中的小英雄》(作者/曹艺卓)《疆和奇遇记》(作者/王静等)

二维动画《预见》(作者/吴苏煜) 二维动画《陪伴》(作者/邵欣欣)

二维动画《黑暗中的漫舞》(作者/徐颖) 二维动画《夏日宝藏》(作者/罗莉艳)

三维动画《小城夜晚》(作者/赵文强)《最后》(作者/张远卓)《三维动画合集》(作者/王月月)

鲜明的在地性:日常生活、文化内涵与精神指向

以“幻梦·无极”单元为主体,本次展览中多个作品的内容都来自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自己的生活故事。这些作品描绘了新疆的时代风貌,凝结着本土创作者对生长于斯的家乡的深沉情感,体现了对新疆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理解,呈现出鲜明的在地性。

描绘自然之美 书写日常生活

描绘新疆锦绣壮丽的自然风光,一直是本土动漫表现的重要主题。展览中《那拉提四季——自然之旅》《新疆自然、人文风景之喀什》《新疆自然、人文风景之昭苏》等插画作品通过对新疆美丽风景的再发现,延续了这一传统。

《哦猴!新疆》系列动画作品,则力图涵盖新疆人现代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多种动画形式,结合实景与动画,使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段,对烤肉、抓饭、米粉等各色美食,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各色水果、棉花、优质农产品、花茶等丰富物产,喝茶、骑马、搭帐篷、滑雪等生活方式,以购物、一日游等为主题场景,进行了细致详实的介绍和展现。这些作品既接地气,又包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共同构成一幅新疆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连环画卷。

《哦吼!新疆》系列动画(出品/哦猴文化)展出现场

聚焦风俗历史 挖掘文化内涵

很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新疆内蕴深厚的文化宝藏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创新视觉表达。

《疆和奇遇记》《博物馆的冰箱》分别以新疆出土的珍宝文物伏羲女娲图和唐代陶缸为故事线索进行创作,《保卫家邦》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为编写基础,《举世无双的地毯》以非遗技艺织毯为故事素材,这些绘本作品结合色彩明快的插图与简洁明了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富于饱含文化元素的生动故事,体现了在数字时代如何传承创新新疆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

《雪怪阿乐》在阿勒泰冰雪文化背景下,设计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可爱动漫形象,并根据其制作了趣味十足的动画作品,为推广新疆冰雪文化注入创意能量。

《丝路瑰宝》系列动画围绕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手抄本、共命鸟刺绣、唐代饺子、四神十二生肖镜、苏幕遮舍利盒、柳毅传书铜镜等丝路文化中的珍贵文物,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设计绘制动漫场景和形象,创造细腻丰富的视觉效果,用现代人熟悉的语汇表达,赋予收藏博物馆中的静态文化遗产以灵动鲜活的生命力,意在拉近年轻人与久远历史的距离,从而实现现代生活与文化记忆基因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丝路瑰宝》系列动画(出品/新疆日报社)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新疆精神

此次展出的动漫作品,立足中国社会充满活力的发展变革,描绘了新疆新时代美好和谐的社会图景,更是新疆精神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展现了新疆故事在数字时代的全新叙事方式。

数字插画《欢跃图》描绘了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庆典场景,全国各民族的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以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龙为中心,欢聚共舞,其乐融融。系列数字插画《时代楷模》选取樊锦诗、张桂梅等道德典范和先进人物进行刻画,意在弘扬他们爱国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创新进取的精神品质,激励、鼓舞人们不断前行。绘本《一起丈量那最高的山峰》以著名的1975年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壮举为故事蓝本,对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展开细致描绘,颂扬了中国人面对困难时大无畏的气度和探索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绘本《阿尼帕和她的19个孩子》取材于发生在新疆阿勒泰青河县的一个真实故事。“传奇妈妈”阿尼帕克服各种艰难,前后收养了来自不同民族的19个孤儿,因其超越血缘的大爱与奉献精神成为人性光辉和民族团结的典范,也是新疆社会和谐团结的生动例证。

数字插画《欢跃图》(作者/马诚)展出现场

数字插画《时代楷模》(作者/孔倩倩)展出现场

正如此次动漫特展策展人杨帆所说,展览旨在用动漫讲好中国故事,引领广大动漫创作者锐意创新,坚持文化自信,立足于新疆本地,挖掘新疆动漫产业的地域特色及文化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

“无境之光”动漫特展不仅是一次动漫艺术作品的呈现,使我们见证了新疆数字动漫的蓬勃发展,同时深刻体会到艺术与技术如何携手共进,结合文化传承创新,共同编织出更加多元、包容且生机勃勃的新时代文化图景。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冀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杨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