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匠心传承·筑梦未来”——劳模工匠进校园示范宣讲活动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自治区劳模、首届塞上工匠、全国首届科创名匠、大国工匠提名人选首次走进校园分享成长经历、走进实操车间现场演示,与职校生零距离互动,激发了广大职校生的技能成才梦,在他们心中种下技能报国的种子。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宁夏教科文卫体工会承办、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学子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活动现场,六盘山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装备制造实验室)智能铸造及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劳模代表高进喜用3分钟的发言,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的铸造工人“翻砂匠”,成长为优秀的铸造科技工作者,凭的就是为大国工业铸梁“差一点也不行”的坚定信念、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对每一个铸件精心打磨和严格把控的“较真”精神。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情景朗诵《等待》,演绎“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感染每一位观众。
“幸福的公交是开出来的。”这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宁夏银川公交公司运营三公司102路驾驶员杨彦锋的宣讲主题,她用生动的语言和充满激情的描述,讲述自己热爱的事业,她说:十米车厢虽小,服务群众事大,驾驶好公交车,安全行车80多万公里,实现零事故、零投诉,幸福的公交是开出来的。
两届大国工匠提名人选、自治区劳动模范、首届塞上工匠,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班级长张玉川,用焊枪传递工匠精神。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操作实训基地分会场,他单薄的身影隐藏在焊接的火花中。学生们屏住呼吸仔细观看,生怕错过一分一秒的演示操作。
通过大屏幕,分会场实时与主会场连线互动。成千上万双眼睛聚焦着张玉川,紧紧盯着这名锅炉焊接班焊工的手艺,那是无数次承担起各种急、难、险、重、危等工作、高压焊口合格率都达99.9%以上的能手,是发明“可伸缩焊钳修复狭长联箱内部隔板焊接技术”在宁夏企业广泛推广的巧匠,是两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的金牌焊工,镜头之外学生们纷纷点赞,感叹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发扬。
“我1989年从宁夏机械技工学校车工工艺学专业毕业,进入中色东方工作,至今已有35年了。”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入围人选、首届“塞上工匠”,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郭从喜,向学子们娓娓道来讲述他的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当年的郭从喜和在座的学子们一样的青葱年少,一样的心怀梦想,一样的吃苦耐劳。
令学子们敬畏的是,郭从喜所在的企业——中色东方,先后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潜水器等国际、国内大科学工程项目,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蛟龙号”载人深潜潜水器、“嫦娥号”月球探测器、“神舟号”系列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等航空航天产品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材料。
郭从喜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师,带着6名同事参与了航天航空用火箭发射喷管的加工。喷管壁厚仅为0.8MM,公差范围只有±0.02MM,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而且高温涂层后,同轴度和垂直度均为0.02MM。
“简直完美精确到人类极限的程度。”“这要倾注怎样的心血才能做到如此的高度?”“不愧是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巧匠中的高手。”“果然,每一个奇迹都由奋斗书写。”学子们边听边赞叹,相互交流彼此的心声。
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煤化工实训基地分会场,宁煤工匠、国能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煤制油分公司仪表管理中心班组长李建明,通过大屏实时与主会场连线互动,现场分享心得,“人人都有可能是技能大师,每一位工匠都是慢慢成长起来”鼓励学子们“再困难的事只要去干,就能成”。
在“匠心传承·筑梦未来”劳模访谈过程中,两届大国工匠提名人选、自治区劳动模范、首届塞上工匠,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班级长张玉川,国家级技能大师、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教师张清林,同台与学子们现场互动。他们成长的舞台不一样,一个在工厂一个在讲台,但他们都是用焊枪传递工匠精神,照亮莘莘学子们的工匠梦想。
活动现场,学生带着自己的作业来向劳模请教。“您发明的那个悬吊挂钩,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是什么一直激励着您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对于我们将来选择职业,您有什么建议吗?”劳模、工匠与学子们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给职校生带来极大的鼓舞与心灵的洗礼,激发了学子们的奋斗精神。本次活动通过全国总工会视频号、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宁夏新闻网、宁夏总工会视频号、抖音号等全程在线直播,全区各职业院校共有15000余人次同步观看。
2024年宁夏总工会开展的劳模工匠宣讲活动,组织劳模工匠深入市、县(区),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车间班组、校园课堂和网站“云端”,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线下宣讲活动共有20多场,其中劳模进校园宣讲共有10场,每一场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工匠大师们“手把手”的教授技艺,播撒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种子,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