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鹃:一“路”畅通 “乡村道”串成“经济带”

百里杜鹃:一“路”畅通 “乡村道”串成“经济带”

来源:众望新闻    2024-06-05 10:27
来源: 众望新闻
2024-06-05 10: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通讯员 汪沙 陈鹤)夏日的百里杜鹃,活力奔涌,生机勃勃。一条条农村公路在百里杜鹃大地蜿蜒纵横,串联起沿途星罗棋布的村庄、农家,紧密地将全区9乡(街道、管理区)和71个村(社区)融为一体,为全区特色产业、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实保障,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普底乡永兴村鸟瞰图。陈鹤 摄

近日,笔者向普底乡永兴村出发,一路道路通畅、干净整洁,路两旁绿意盎然,拐过数道弯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栋栋青砖黑瓦镶嵌在山里,一家家精品民宿、农家乐林立,整个村庄一片生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经是闭塞的小山村。

“以前我们这里的路就是人工挖的毛路,够马车过,后来政府拨了钱修这条油路,我们就跟着好了起来,出行方便不说,还开了农家乐,经常都是爆满状态。”作为地地道道的永兴人,永兴村地道彝园农家乐业主陈礼群说,“开始时村内没有停车场,客人就顺着公路停车,总是停放得很远,之后村内完善了基础设施,修广场、建停车场等,日子越来越好,我家现在主要经营烤全羊、烤烧烤,以及民宿。”

方家坪景区旅游道路。陈鹤 摄

每年夏季,当外界酷暑难耐时,永兴村却是一片清凉世界,曾经闭塞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度假旅游的香饽饽,郁郁葱葱的树木遮挡住了炎炎烈日,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

“比原来我们做庄稼好上几十倍,游客从花季就开始来,到避暑季住满了,一年十多万不成问题,对比以前的日子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陈礼群坦言,“都是享方家坪和百里杜鹃花山的福,也全靠政府把路打通,我们在这要道上,沾光了。”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推动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将“乡村道”串成“经济带”,村集体经济产业路焕发生机,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路通,民才富。平坦的公路宛如一条“彩带”,不仅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而且还把家家户户串联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强力带动了沿线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发展,让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日子越过越红火。永兴村旅游公路一头连着普底景区,一头连着方家坪景区,成了助力该村乡村振兴的“主动脉”,村民们把一间间屋舍修葺一新,变成了一家家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现在永兴村有14家民宿,10家农家乐,村党支部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领办了花间别院、永兴拾光两家民宿。普底乡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黄鹏说:“我们村这条公路,既方便了老百姓的交通出行,又带动了我村的旅游发展,方便游客来此旅游,真正是我们村的一条发展致富路。”

筑路无止境,有路才能振兴。每年的花季、避暑季,永兴村的床位都是“一位难求”。面对村庄的发展,“大家长”黄鹏说:“下一步将积极发动老百姓增加床位,把村内的餐饮与住宿规模扩大、品质提高,让来的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着“主体工程品质美、行车安全舒适美、景观绿化自然美、便民服务温馨美、路域环境和谐美、公路文化内涵美”理念,先后开发、打造、提级普底、金坡、戛木、杜鹃花王、米底河、方家坪、彝山花谷等景区景点50余处,打造永兴、桥头、大荒、石牛、迎丰、凉井、大堰、小箐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6个,带动农家乐、花卉、烟叶、茶叶、野生菌等特色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乡村发展。

农村公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础。百里杜鹃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养护中心负责人黄凯介绍:“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级公路网共1111.58公里,7个建制乡通三级以上公路,公路网密度达158.8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好路率(PQI)达90.65,实现了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及100%自然村寨通硬化路目标,基本实现了运煤公路与旅游公路分离使用的交通路网格局。”

如今,一条条公路串联起了百里杜鹃乡村的美好生活图景,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产业路、致富路、振兴路。2019年,百里杜鹃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毕节首个);2023年,“百里杜鹃金坡至普底→停车场至民族村→普底至百纳→普底至大草原”串联线路获评2023年度贵州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下步,我局将继续压实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责任,通过‘路长制’强化道路的管理与养护,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公路示范试点创建工作,确保我区‘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为全区旅游发展及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交通基础。”黄凯说。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