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鑫:科研之路虽漫漫,吾仍往

作为2023年度京博优秀博士奖银奖的获得者,常鑫似乎有两面,一面在实验室里严谨而专注地追求真理,一面在广阔无垠的自然里回归本我。

常鑫:科研之路虽漫漫,吾仍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03 10: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前言:2023年12月7日,2023年度京博科技奖-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奖公布了获奖名单。

“京博科技奖”是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设立,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由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化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行业科技大奖,旨在表彰化学化工与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

京博科技奖下设京博科技卓越奖、京博科技创新奖、京博科技进步奖和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奖4项子奖。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奖每年评选一次,共设1-2位金奖,5位银奖,10位铜奖。

风驱华叶,云遮星渚,残月照清愁。

虹霓意气,谨求素守,浮世少年游。

这两句话摘自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常鑫所作的《少年游》,这些词句中仿佛隐藏着一个意气风发,又朴素求真的女孩。化学的严谨与诗歌的浪漫不仅塑造了她“前路漫漫亦灿灿,往事堪堪亦澜澜”的希望和执着,更刻画了青年科技者“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气贯长虹。

作为2023年度京博优秀博士奖银奖的获得者,常鑫似乎有两面,一面在实验室里严谨而专注地追求真理,一面在广阔无垠的自然里回归本我。这两面在她的科研之路上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她内心既怀着对真理坚定的追求,又从自然万物中寻一份豁达,让她能够克服困境,在科研路上走得更远。

正如我们看到在浩瀚化学中挥斥方遒、立志报国的她

她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围绕“丙烷脱氢”这一重要工业反应,旨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合金催化剂。

“加快低碳能源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最重要的指示之一。低碳资源高效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平台分子(如烯烃、芳烃)及其下游产物,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望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丙烯作为制造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最具前景、市场占有率增长最快的丙烯生产技术正是“丙烷脱氢”。然而,作为工艺核心的催化剂被发达国家所把持,我国现有的“丙烷脱氢”工艺只能依赖高价进口的成熟工艺包。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对我国低碳烯烃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常鑫的研究成果,让底层的原理,化为简明的描述。她在微观原子层面开展基础研究,阐明催化剂的底层设计原理,发展催化剂筛选新策略,凝练简明的催化性能描述符,从而加速工业催化剂的研发进程,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推动催化剂的开发从传统的实验试错法向理性设计转变。

常鑫的研究成果,让理论的深奥,变为应用的创新。在应用层面,基于该方法研发的新型铂基催化剂,其贵金属用量降低超60%,能够大幅度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了催化剂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这正是常鑫作为一名中国青年科研人才对国家迫切需求领域所贡献的智慧与热忱。

在这份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到来之前,这位姑娘已经筹备了5年。从2017年作为直博生入学,到2019开展首份个人研究工作,再到2023年发表博士期间首篇一作论文。她不断尝试,也不断修正,她不知道是否存在联系电子和几何结构、催化微环境和催化性能的桥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凝练出简洁而有效的单个描述符?她会忧虑于前路未知,也会困惑于结果不明。

所幸,她可以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主席的这首诗给她埋下了吾辈当自强的志气和热爱诗词的种子。

与此同时,诗歌也给了她在困境中自省的力量,让她表达自己,也开解自己。就如她所言:浮世若有光,是在前行的路上;俗世纷扰皆为空,但守本心;人生憾事常在,应予坦然。

“在成长的时光里,大多时候所谓的坚持还要自己去消化,去自我规劝。而我大概借着诗歌的力量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从旖旎风光到玉树银花,在诗歌里我不仅体会到了大漠孤烟的壮丽,也看到了九百六十万公里土地的豪迈;在诗歌里我不仅回味了云卷云舒的恬淡安然,也让我在艰难时光里感知春意盎然”

字字句句都是一位青年科研者的志向,她的心中有家国万里,她的脚下便是无尽坦途。哪怕曾遇坎坷,终将砥砺前行。

正如我们看到山巅饮酒,风起少年身旁的她

愁绪满心时,她作《少年游》,告吾身不可失少年意气:

去年花谢几人留?堪问旧时收?风驱华叶,云遮星渚,残月照清愁。

今朝又把流光送。年月不能囚。虹霓意气,谨求素守,浮世少年游。

思绪纷扰时,她作《五律·秋》,告吾身不可缺报国之志:

雁过旧时楼,连天翠色收。堂前无暑热,座下有清秋。

论辩风中散,研思纸上留。何堪孤影立,为解国之忧。

站在山巅与日月高谈阔论,停驻花间和微风诉说心意,常鑫更是在这5年艰辛科研路上的四季轮回中,感悟到自然之美好,这些“发现”的美好,拓宽了生命的厚度,也给予了她继续前行的力量。

这些诗歌也被摘录于她的博士论文致谢中。从这些诗歌中,可以感受到一位国家未来的科研人才不畏惧当下困境立志报国的决心,感受到一位中国青年对国家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含蓄却炽烈的爱,感受到一名女性科研者内心的桀骜和坚韧。

她曾在湖边漫步思索,也曾在霞光里驻足凝视,或许被惊雷短暂惊扰了思路,也或许被林间飞鸟的拍翅声吸引了目光。最终这些都化为科研道路上的风景,凝结成对自己未来的期许,绘画成敢赴山水苍茫的青年之志:

何堪孤影立,为解国之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草芥、如巨树,愿以所学为祖国科研事业的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