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24年5月31日,2024中日韩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东北亚经济与管理合作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

中日韩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 2024-05-31 17: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刘建娜)2024年5月31日,2024中日韩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东北亚经济与管理合作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颜亮、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等出席,9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围绕“基于共同文化、科技创新和全球市场的中日韩经济合作”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图片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图片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图片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称,中日韩合作已成为东北亚地区机制化程度最高、覆盖领域最广、内涵最丰富的多边合作架构。中日韩三国合作不仅推动了三方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也带动了东亚地区和全球贸易与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中日韩区域的经济预计仍将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日韩合作的持续性对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衡的地区秩序至关重要。三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区域繁荣稳定。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颜亮表示,今年论坛的举办适逢三国领导人会议刚刚结束,三国共同发表的宣言重申振兴三国合作的重要意义,为今后开启三国合作新征程定舵把向。三国将开展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项目,包括:将三国人员往来规模增至4000万,扩容亚洲校园项目,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加强供应链合作,支持RCEP得到落实,鼓励通过“中日韩+X”模式与周边国家加强环保合作等。秘书处将同各方一道,切实落实好领导人会议有关成果,持续深化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更好助力三国发展,促进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颜亮 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表示,中日韩三国均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同处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三国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当前中日韩关系面临着历史恩怨、现实问题和外部干扰等挑战,要实现关系解冻回暖,需要三国在多边机制下加强合作沟通,秉持战略自主,减少误判和冲突;重启中日韩自贸谈判,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增进贸易投资;从银发经济、旅游等领域入手,增进民心相通。说到底,为人民谋幸福是三国领导人天经地义的共同语言,也是他们共谋合作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首席代表徐幸我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技术竞争时代正式到来,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技术,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杠杆。韩国将大力发展12项国家战略技术,通过跨部门合作和官民联合研发,力争在2027年成为全球五大技术强国之一。此外,韩国将加强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形成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互补合作,发挥中韩两国在全球技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神户大学经济经营研究所前所长滨口伸明在主旨发言中提出,日本目前面临着出生率下降的问题。他认为,可以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现象,并提出可以通过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来提高出生率。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鼓励年轻人留在农村地区,从而提高出生率。此外,他还强调了区域产业政策在解决低出生率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韩国世宗大学教授、韩国外交部韩中关系发展委员会经济委员崔弼洙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规模和快速发展,推动了西方国家在发展援助和融资实践方面的转变,使其变得更加务实。西方国家传统的“援助不附加条件”原则逐渐减弱,而中国也对其发展融资实践进行了调整,变得更加透明和基于规则。他还强调了中日韩三国在发展融资方面的合作潜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他指出,三国都拥有强大的土木工程和建筑业,相对较低的利率,高效的文化以及从贫困到繁荣的发展经验。这些共同优势可以形成合力,填补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缺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指出,中日韩三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后,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中美关系波动对日韩汽车产业链布局产生一定影响,但三国在电池开发、市场战略部署和供应链合作方面仍有合作空间。她建议,中日韩应在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层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和人才交流方面。同时,企业应通过市场机制加强技术合作、中小企业合作和研发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东北亚区域总代表、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小野寺修表示,中日韩三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国之间贸易密切,对区域与全球的贸易流动影响深远。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三国合作的重要机制,自2008年12月第一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首次确立三国伙伴关系的定位以来,区域内经济合作与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他认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是三国友谊升温的契机,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为三国人民带来福祉。

日本关西大学矢田勝俊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对商业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市场营销领域。他介绍了关西大学数据科学实验室如何与企业合作,利用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统计学等方法解决商业问题。他还展示了一个案例研究,利用RFID技术追踪顾客在商店中的移动轨迹,从而优化商品陈列和促销活动。矢田教授对国际联合研究的未来前景表示乐观,希望结合各国研究团队的优势,共同探索研究前沿。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丁可探讨了东亚生产网络重组的趋势。他指出,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成本和主导市场变化等因素外,价值链粘性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关系型治理模式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比重上升,价值链粘性不断增强,使得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难以轻易切断。这种趋势不仅巩固了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也促进了各国企业间的创新合作,为东亚生产网络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

韩国东国大学国际通商部南垠映教授指出,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和中国需要在高科技领域加强合作,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产业方面。她指出,中国正在积极推动AI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韩国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中国的AI半导体产业集群,融入其生态系统。同时,地方政府在促进这种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市场导向的行为可以减轻中美冲突对合作的影响。此外,她还强调了制定全球AI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并建议韩中两国共同努力制定新的AI技术标准,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李成日博士在演讲中强调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要性。他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其与韩国新北方、新南方政策的对接。在中韩合作面临安全、经济和文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他提出了加强战略沟通、深化经济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建议,以实现互利共赢。他特别强调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要性,认为这将为中韩合作开辟新的机遇。

本次论坛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日报社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商务与决策管理专业委员会为协办单位,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为学术指导。本次论坛设置了中日韩圆桌论坛、中日韩青年论坛、学术交流分论坛和银发经济产业分论坛等环节,共有近百位中日韩三国学界、业界以及青年代表就“中日韩三国合作的未来”开展讨论与深入交流。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