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资源,非遗需要薪火相传,非遗需要代代守护,非遗的生命在于用起来,活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加深入的学习非遗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章锦小学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非遗润童心,畅想非遗梦》综合实践活动。
非遗知识知多少?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级别的保护体系。非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瑰宝,它包括传统技艺、民俗风情、口头传统等。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体现着中国智慧,承载着中国价值,凝聚着中国精神,它所蕴涵的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进非遗,欣赏非遗之美。
一件件精美艳丽又透露着文化底蕴厚重的非遗作品,深深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学生们赞叹不已!
制作非遗作品,传承非遗文化。
漂漆扇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漆艺与扇子文化的独特非遗艺术形式,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术和无限创意。漂漆扇的制作技艺利用了漆不溶于水的特质,通过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再晕染在团扇表面,形成妙趣横生、自然天成的图案。
非遗国粹,光影逐梦。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也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代,盛于清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独具匠心,巧手画非遗。
学生们通过用绘画创作的方式表现非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感动。学生们的绘画作品匠心独运,童真无限……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增强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深入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之旅。让传承传统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个角落,培养非遗传承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传之久远,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非遗传承”的种子。通过多形式美育浸润,培养了学生们对非遗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唤起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学生们将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继续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图片由山东省济南高新区章锦小学 王潇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