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门:高山小村的“烟草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7 1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夏时节,带着海洋暖意的惠风,吹进了海拔2098.7米的壶瓶山大山深处,撩起常德石门县南北镇大城村村民浓浓的“烟叶情”,点燃了又一年度的金叶致富梦。

“乡村美”更胜昔

(南北镇大城村村落一景)

走在大城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依偎在群山怀抱里的楼房高高低低,白墙红瓦,错落有序。成片翠绿的烟田中,烟农们在辛勤劳作,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美丽绿色画卷”。

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烟农刘大爷高兴地说:“我们这里山多田少,以前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出行困难。你们烟草这几年,不仅支持发展了烟叶,乡村整治也出力不少。”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石门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是石门县南北镇大城村乡村振兴后盾单位。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坚持通过宣传“小切口”,着力营造“人人参与齐治理”的“大氛围”,不断增强村民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引导村民树清风,讲文明,积极清扫房前屋后,摒弃不文明行为和生活陋习。同时,先后捐赠专项资金30余万元,用于村组道路新建维护与产业帮扶,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使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群众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安全、洁净、温馨。

“办实事”促人和

(驻村工作队员和烟叶技术员帮助村民进行移栽 )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经常性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办实事90余件,帮助村民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小晏同志,我家的烟急着要栽,请不到工可怎么办啊!”年过六旬的覃大爷忧心忡忡地来到工作队求助。“覃大爷,我明天就来帮您,您放心,误不了您的事!”驻村工作队员晏伟杰一边回答,一边立刻记在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第二天,他便带着烟叶技术员和烟草站志愿者,乘早来到覃大爷家帮助移栽烟苗。大家打穴、放苗、拨土、淋兜,动作熟练而规范,移栽流程一气呵成,忙活了一整天,圆满完成移栽任务。看着株株烟苗扎根烟田,覃大爷心里乐开了花,不停夸赞道,“这苗栽得真好!”

乡村要振兴,人和是前提。驻村工作队员大力发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积极化身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员,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工作队员不管是进城办事,还是回家探亲,口袋里都装着一本备忘录,记录着走街串户时了解的基本情况:孤寡老人核实的社保卡信息、为身体不好的村民打扫院落卫生的具体日子,尤其是帮村民邻里调解纠纷的桩桩件件……册子虽小,却承载着村民满满的信赖。“他们就像家里人一样,有困难就找工作队。”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大城村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同致富”正可期

(开展烟叶生产技术培训)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谈起烟叶产业这一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种了四十多年烟的烟农周开坤感慨颇多。“小时候父母辛辛苦苦种点土豆、玉米和红薯,虽能填饱肚子,也变不出多少‘银子’,家里没什么收入,走出大山上大学更是想都没想过的事。后来烟草的师傅们来到了大山里,给我们带来了技术,根据家乡的气候研究烟叶种植,还请我爸种烟,我们家才算有了收入。我也接了我爸的‘衣钵’,种了这么多年的烟,把孩子送出去上了大学,家里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这跟你们烟草是完全分不开的啊。”

驻村工作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四下乡”“助春耕”等活动,每年定期向农户赠送有机肥;协调烟草站组织技术员举办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现场讲解烟叶生产各环节技术要点及标准,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缓解资金压力;积极协助种烟大户流转土地,缓解请工困难,介绍村民到烟农合作社务工帮忙,解决劳动力出路。实现了多方共赢。

壶瓶山高高耸立,烟草人初心如磐,大城村蝶变在即,正在合力书写新时代金色秋天丰收的答卷。

(图片由陈丹丹、熊诗卿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