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小记者:贵阳探寻古老的城市瑰宝

双语小记者:贵阳探寻古老的城市瑰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5 11:5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5 11: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双语小记者俱乐部在贵阳市成功举办独具匠心的“城门故事”双语剧本派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双语小记者们深入了解老贵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两天活动中,20余名双语小记者们沿着老贵阳次南门至北门的古老足迹,一路追寻关于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与传奇故事。

双语小记者们在喷水池玉带桥上拍摄合照

活动中,小记者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贵阳。他们亲眼目睹了古老的“嘉坝西”、“玉带河”等标志性地名所代表的历史印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脉络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正值盛大的民族大巡游,小记者们还参与到盛大的庆典活动中,见证贵州多民族聚居的盛况,感受多元文化交融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贵阳市民族大巡游现场

在探寻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小记者们充分展现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他们采访了周边的路人及商家,通过对话交流,深入了解了老贵阳的历史故事和民族风情、以及如今火爆的贵阳“老街新貌”对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采访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双语小记者唐恩瞳对太平路上的一家水果店的老板进行了关于“民族大巡游时隔多年再次重现、贯城河‘埋藏’许久揭盖复涌对周边商家带来了哪些影响”的采访,采访中,老板表示:“这两件事情毋庸置疑,对于周边的商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随着‘老街新貌’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来游览,带来了更多人气的同时,也带动了自己商铺的水果销量。”

双语小记者采访临街商铺

双语小记者李沐锦在活动中采访了位于黔灵西路一家茶叶店的老板,老板从经济之外的另一个角度为小记者做了解答:“本次民族大巡游除了带动周边商家的经济外,还让更多人了解了老贵阳的历史,如果不是这次民族大巡游,很多年轻人,甚至是从小在贵阳长大的孩子,他们都不会知道原来民族大巡游从千百年前就开始了,所以我很支持这样的活动。”

双语小记者采访现场

除了本地商家外,双语小记者陈芷萱还对太平路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当被问到对两个“老城新貌”的看法时,工作人员说:“好事,都是好事,在贯城河复涌前,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游客,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小吃城,周边的环境不是很好,复涌后,变得更加舒心了。”

在活动的采访环节中,双语小记者宋沐阳恰巧采访到了几位来自云南的游客,游客在采访中说到:“非常的巧合,其实我们来到这里之前并不知道这两天有这个民族大巡游,是到了以后才听说的,有幸见证了一次多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这样热闹的贵阳带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棒,而且这里的人们都很热情,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体验。”

参加本次活动的双语小记者们对于“民族大巡游时隔多年再次重现、贯城河‘埋藏’许久揭盖复涌”这两件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小记者邵梓晴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看到了‘火力全开’的民族文化盛宴,我还知道了原来这是一项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小记者白欣玥表示:“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原来贵阳市内有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玉带河!也了解了为什么时隔多年,这条‘玉带’才被重新揭盖复涌。”

双语小记者们在黔灵西路拍摄合照

(刘和鑫|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