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艺融合”绘就山东现代烟草农业新图景

来源: 中国网
2024-05-24 13: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农业强国”战略部署,深入落实国家局关于烟草农业机械化部署要求,聚焦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绘就了一幅现代烟草农业新图景。在当前的烟田机械作业中,动力机械是大马力拖拉机、控制装置是智能化导航系统……大马力、智能化已成为山东烟草农业机械的显著特征。

双减作业倒逼宜机化农艺标准

“去年,潍坊烟区大部分烟田烟叶采收做到了4次完成,有效减少了采收次数,示范区烟叶田间生产环节的亩均用工由10.1个降低到7.8个,亩均用工成本减少了200元左右……”谈起烟叶“四次采收”带来的改变,潍坊市局(公司)烟叶生产科科长王术科说。

“四次采收”是“烟叶四次轻简分层采收”的简称,是山东省局(公司)重点推广的“双减作业”中的一项内容。近年来,山东省局(公司)围绕“减采收次数”“减作业次数”烟叶生产“双减作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同研究制定《黄淮北方平原作业区农机农艺融合规程》,形成因地制宜的宜机化农艺标准体系,进一步助推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减采收次数”对烟株的营养供给、整体长势、成熟集中度都有很高要求,需要以烟叶生产各环节农艺标准精细优化、技术措施精准落地作为保障。为此,山东省局(公司)修订完善《烟草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形成覆盖烟叶生产全程的技术标准89个,制定SOP29项,并为每个生产环节确立了明确清晰的农机农艺标准。

“减操作次数”是促进农艺优化、助推减工降本的另一重点。山东省局(公司)结合烟区实际,对农事操作进行宜机化、简约化设计,通过落实大垄栽培、机械移栽、多环节一体化作业、机械采收和烟夹烘烤等技术,将烟叶生产全程的作业环节由21个精简至14个。

重点攻关配套高效化农机装备

图为山东烟区自主研发的“龙门架式单垄采收机”

去年,在山东烟区烟叶采收过程中示范推广了一种名为“龙门架式单垄采收机”的作业机械。该机械具有制作成本低、操作简易、作业效率高、采收质量高的特点,将烟叶采收效率由1亩/人/天提升到了10亩/人/天,有效破解了一直以来山区烟叶采收环节“无机可用”的难题。

持续改造提升农机满足农艺技术要求、减少生产用工是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山东省局(公司)坚持“研用”结合,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全面加强适宜农机的研发配套,推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以突破机械作业薄弱环节、补齐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为重点,山东省局(公司)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组建山东烟草农机农艺融合创新联盟,累计开展攻关研发项目21个,研发新型农机13种,获得专利授权22项。

为加强专用适宜农机的配套,山东省局(公司)实施“赛马选型”“单元推进”的农机推广策略,通过召开农机“赛马”现场会选择成熟定型的农机装备,以1500-2000亩为作业大单元、150-200亩为作业小单位推动农机资源合理配套,重点加强复合功能机械推广,研发应用旋耕起垄施肥一体机、打孔移栽一体机等多类复合机型。

目前,全省耕整地、起垄、植保等通用机械配套率达到98%以上,育苗、施肥、移栽等专用机械配套率达到57%。

搭建平台推进社会化专业服务

“现在种烟比以前省心多了,不但各环节的机械配置齐全,专业化服务也很到位,有作业需求时,只需在手机上下单,机械服务队就能提供优质服务。”临沂市沂水县沙沟镇柏山村烟农于新法对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服务体系非常满意。

长期以来,山东省局(公司)坚持机械配置与机械服务并重,建立农机配置和服务标准,整合烟农合作社和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多方资源,搭建起“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农机调配效率,扩大农机作业规模,为烟区烟农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农机作业托管服务。

在烟叶生产服务过程中,山东省局(公司)将烟农合作社作为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主体,依托自主研发配套的智慧烟叶系统,邀请本地大型农服公司、农机合作社入驻服务平台,集合植烟地块、农机资源、烟农等信息,建立以农机准入、农机推广、农机服务、作业质量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烟草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以平台推进专业服务市场化。

近年来,通过开展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山东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率明显提高。据统计,2023年,山东烟区耕整地、育苗、起垄、施肥、中耕机械化作业率分别达到99%、100%、97%、94%和87%。

“农机农艺融合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我们将持续锚定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完善规程、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以机械化助推烟草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山东省局(公司)烟叶管理处处长苏建东说。(作者:杨少杰 郑海峰)

(杨少杰郑海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