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绿换金 点绿成金 借绿生金——金河森工公司以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来源:林海日报
2024-05-23 11: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自治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自治区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内蒙古森工集团2个单位、2名个人榜上有名。其中,金河森工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满归森工公司高地林场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孙新杰、张丽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引领职工争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从即日起,林海日报微信公众号陆续刊发获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守绿换金 点绿成金 借绿生金

——金河森工公司以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近年来,金河森工公司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带领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守护好金河林区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以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于近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担主责强主业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金河森工公司坚持创新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将2021年—2023年分别确定为“管理规范年”“提高管理质量年”“规范发展年”,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持续推进林长制,建立了“林长+警长”监管模式和“林长+检察长”协同机制,有效遏制了涉林案件的发生;加强森林培育,开展技术创新,“高寒地带偃松林繁育技术”填补了林区空白,“excel vba提高森林抚育内业评分精度技术”被自治区评为二等质量科技成果;加强防灾体系建设,组建航空索降、以水灭火和机械化快速反应中队,安装三维地理信息和火场数据分析系统,完善防灾基础设施,配齐配强防灭火机具和装备,完善预警响应、基础保障、联防联动、督导检查体系,配合地面巡护、高山瞭望科学设置红外监测预警系统,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保护体系,取得连续20年无人为森林火灾和35年无重大森林病虫鼠害的好成绩。

抓特色增动能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金河森工公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步伐,重点推进中国冷极村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2023年8月2日施工单位进场,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责任担当,历时5个月,把“蓝图”变为“实景”,创造了林区建设项目的新纪录,实现“守绿换金”;依托丰富的人工林资源,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做好碳汇项目开发与储备,扎实推进林业碳汇产业,开展公司林业碳汇本底调查,精准更新了碳汇数据库,根河、金河、满归VCS碳汇开发项目正式完成公示并顺利核证,助力“点绿成金”;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扎实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对生态功能区内蓝莓、偃松籽、金莲花资源分布、果实储量摸底统计,划定资源富集区,规范采摘行为,组织职工群众有序规范采集,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借绿生金”。

惠民生聚民心 增进职工福祉

金河森工公司持续加大民生福祉资金投入力度,改造各单位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靠前驻防营房,增设淋浴和职工活动室,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坚持工资调整向一线苦累脏险岗位倾斜,职工工资逐年增长;坚持为职工办实事,通过开展“四送”、金秋助学、职工免费体检,组织职工和劳模疗休养,发放扶持家庭经济无息借款,为遗属低保户免费送“暖心煤”等一项项惠民举措,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党建强保障 汇聚磅礴发展合力

金河森工公司党委实施“红色领航”工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重正面舆论引导,展示金河好形象,传播金河好声音;推进文化塑企,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职工大合唱、花灯展、红色电影展、职工排球赛等文体活动,筑牢职工群众思想根基;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开展星级化亮晒比、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为抓手,结合“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设计特色党建品牌活动,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并与金河镇社区党组织建立了党员“双报到”共建机制,推动地区协同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狠抓作风建设,强化警示教育,深入实施廉政文化“七个一”工程,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金河森工公司党委引领干部职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只争朝夕的拼搏干劲,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的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