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在广州举行

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在广州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2 20: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2 20: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22日电 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办,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今天(5月22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为期三天。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各分联盟主席和联络员、高校专家、体育教研员、中小学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等700余名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张细谦教授主持。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马骏副校长在致欢迎辞中表示,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应有之义,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人才强国的基础工程。此次大会的举办,必将碰撞出学校体育领域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局长查吉德在讲话中说,花都区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构建了“中国风格、时代特点、花都特色”的“活力教育”品牌,打造了以跳绳为龙头的“活力体育”特色育人体系,推动体育教育内涵更加丰富、不断出新出彩。未来,花都区将坚持守正创新、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继续为培养一批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时代新人贡献花都教育力量。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席季浏回顾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十年的发展历程。他表示,这十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十年,是探索与创新并举的十年,更是成就与经验积累的十年。10年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始终以“引领、创新”为己任,以努力解决问题为导向,坚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积极推动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大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优质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他希望,大家携手并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齐心合力扬新篇,共同推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上,来自广州市花都区少年运动舞蹈团、广州市花都跳绳梦之队、广州市花都区学生武术队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以“活力少年”“绳彩飞扬”“武动岭南”为主题的舞龙舞狮、啦啦操、体育舞蹈、跳绳、武术等特色体育项目的精彩展演,向与会人员展示了花都区中小学校深入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和传统体育传承活动的丰富成果。精彩纷呈的表演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开幕式结束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的温海城老师、重庆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的江武秋老师和深圳市福田区梅丽小学的卢义江老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小学足球、技巧运动、中国式摔跤三个大单元的三节优质课。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张细谦、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原院长陈雁飞、辽宁省原体育教研员仓江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专业、全面、深刻的点评。据悉,本次大会共报送优质课257节,经过区域遴选和专家评审,最终有36节优质课将在本届大会上进行展示,其中小学23节、初中10节、高中3节。

当前阶段,正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阶段。因此,本次大会还以新课标为引领,利用晚上时间,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汪晓赞教授为大家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模块和课时教学计划与实施”“ 如何设计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讲座,帮助与会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新要求。

除专家讲座、优质课展示外,此次联盟大会还增加了以“打造体育教育新样态,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科学论文报告会,涵盖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学应用指导研究、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研究、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研究、数字赋能学校体育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体育文化建设研究六大领域。大会共收到论文902篇,最终评选出一等奖论文90篇和二等奖论文180篇分别进行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担任联盟主席单位,自2013年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批准成立,旨在联合全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改革与创新之道,培养和输出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优秀人才,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者沟通的“桥梁”,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借助本次大会持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按照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切实提升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质量。通过强化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新局面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