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丨守护红树林,保护生物多样性

来源: 新华社
2024-05-22 20: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在广东省湛江市金牛岛拍摄的红树林(2023年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之称,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注红树林保护,多次对红树林保护做出具体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鹭鸟在广东湛江金牛岛的红树林上栖息(2024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

俯瞰广东湛江市区海边的红树林(2023年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广东湛江霞山区观海长廊一带的红树林里栖息的鸟类(2023年5月25日摄)。

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2024年1月19日摄)。在深圳,茂密的红树林东起新洲河口、西至深圳湾公园,怀抱城市中心区域,沿海岸线形成了长约6公里的“绿色长城”,为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候鸟留下弥足珍贵的国际迁徙通道。

工作人员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进行黑脸琵鹭种群数量调查(2024年1月19日摄)。

候鸟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休憩(2023年10月13日摄)。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栖息或越冬的动物(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23年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2024年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福建厦门筼筜湖红树林种植带(2024年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责编:刘 新 审核:徐晓敬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