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康益生菌三期启航,研发智造并进助力生物制造飞跃

2024-05-22 15: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3年10月,《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政策发布,随着全国各地工作逐步贯彻实施,我国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益生菌作为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元素,其在菌种研发、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创新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将生物制造领域推向新的高度。

近日,微康益生菌三期菌种工厂正式投产,产能新增600吨原菌粉,实现年产益生菌原菌粉近千吨的目标,将成为世界领先、亚洲最大的益生菌菌种研发、生产和智能制造基地。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彰显了微康益生菌在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方面的显著成就,也为国产益生菌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此项目是江苏省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80亩,新增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微康益生菌高度重视此次项目,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微康益生菌在菌种生产能力和规模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实现了研发和高效智能制造领域双升级。

在研发与技术方面,为实现国产菌种高品质原料,微康益生菌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储备进行科研攻关,在苏州、武汉和漯河建有专业的益生菌研究院,特设益生菌工艺优化、规模化智能制造等平台12大研发平台,配备全自动发酵、高效菌液分离和乳化保护、低损伤冻干等中试试验配套设备,满足不同菌种产业化需求,另设益生菌菌种工艺研究所、微生物精准医学研究所、发酵食品菌种研究所等7大研究所,解决市场应用需求。并已建立30000余株益生菌菌株资源库,申报发明专利300多项,授权140余项,荣获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企业等荣誉。

在高效智能制造方面,微康益生菌持续推进益生菌菌种的规模化智能制造,共规划筹建5个国际一流的益生菌菌种智能制造基地,其中已建成3个,发酵系统总体积达400吨,德国GEA300离心机3台套,真空冷冻干燥总面积达4000多平米。公司益生菌原菌粉总产能为830吨,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产能为200吨 ,该公司三期菌种项目投产后,规模化量产和新工艺使得部分菌粉成本直接下降超50%。此外,正在筹建的其他2个基地,即四期1200吨益生菌原菌粉工厂、五期1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工厂(2024年底投产)正在建设中。待四期、五期菌种工厂全部完工后,公司总产能可达益生菌原菌粉2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1000吨的规模。

微康益生菌始终坚持质量和技术为公司发展总路线,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和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制造,推进益生菌菌株临床循证及应用研究,加速活菌新药开发进程,进一步推动益生菌行业货架期标准,构建益生菌行业发展新生态,提供优质益生菌菌种及完善的应用解决方案。并且,积极同江南大学等院校合作优化技术路线,将功能菌株、菌株产业化特性筛选同步进行,进一步将功能性评价与工艺优化、小试中式及大生产同步完成,最终实现获得拥有功能特性及产业化基础的产业化菌,进而将其赋能品牌端产品创新应用。

微康益生菌在三期菌种工厂项目中的投入和升级,不仅体现了公司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视,也展示了其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实力和担当。菌种的研发、规模化生产一直行业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国内企业一直在攻坚克难,力求能够在菌株研发、规模化上实现升级。微康益生菌三期项目的研发、智造双升级推动了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相信在微康益生菌的不断努力下,全球益生菌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多消费者将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高效的益生菌产品,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体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