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京津冀产业加速中心正式揭牌!

2024-05-22 10: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5月19日上午,“遇见鲤·在京城”泉州市鲤城区重点产业推介活动暨京津冀产业加速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5,4,3,2,1……”活动现场,在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倒计时下,泉州(鲤城)京津冀产业加速中心正式启动运转。该中心位于建国门内大街7号长安大戏院11楼。今后,中心将成为鲤城在京的招商引智平台、科技合作平台和对外宣传平台。同时,中心将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创新打造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异地孵化平台,构建京津冀与鲤城新型产业招商服务窗口,为鲤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还举行鲤城区“招商引才顾问”聘任仪式。臧红印、张金利、胡洋、黄舟、贾金辉、王寿庆等6位各界人士接受聘书,聘期一年。

欧阳钟灿表示,作为泉州市鲤城区人,非常高兴同家乡人相聚在北京,并由衷感谢在京的各级领导、同仁、朋友们对鲤城的支持与厚爱。今天的鲤城,古城蝶变焕发活力,旅游业蓬勃发展、快速兴起;新区飞跃聚动能,新能源、电子信息、纺织鞋服等优势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充足动能。作为在京乡贤,他将全力充当家乡链接京津冀地区的桥梁,助力鲤城与京津冀地区互通互联,推动跨区域的交流互促、协同创新、共同孵化。同时,诚挚邀请广大企业家、乡贤朋友们一起投身到祖国科技创新、产业振兴的事业中,一起为京津冀地区和鲤城建设助力。

施宇辉表示,鲤城作为泉州中心城区之一,不仅有浓厚的烟火气,在新能源新材料、健康产业、文旅融合等产业领域同样独具特色。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年,鲤城区步履不停、奋楫前行、正当其时。可以预见,鲤城与京津冀地区在能源、医疗、商贸等领域有广阔的交流合作空间。同时,福建省驻京办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发挥好桥梁和窗口作用,助力鲤城共享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红利,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让我们携手并肩,共谋鲤城建设发展,与泉州市、鲤城区携手奔赴下一个美好“十年”。

黄辉灿对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企业界和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鲤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鲤城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辖区拥有8个世界遗产点、81处各级文保单位和南音、提线木偶等6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城市文化气息浓厚。鲤城发展态势日新月异,GDP增幅连续4年排名全市前三。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高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40%。文旅热度不断攀升,去年旅游收入超100亿元,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鲤城营商环境优质高效,先后打造“全速办”政务审批服务品牌、海丝金融法务区、“一网统管”城市治理品牌,在事项审批、产权保护、安全水平等方面解决企业后顾之忧,鲤城正在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乐园。

黄辉灿指出,泉州(鲤城)京津冀产业加速中心将成为鲤城接受京津冀产业发展辐射的重要窗口,将成为鲤城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将成为鲤城与在京单位、广大乡贤和企业家朋友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鲤城真挚邀请,大家积极互动、相互对接,把资源、技术、人才投向鲤城,实现共赢。鲤城郑重承诺,将以实际行动回馈信任,以最好服务、最佳保障护航项目落地见效,让企业安心、舒心、放心。鲤城诚挚期盼,广大乡贤和企业家朋友发挥人脉广、资源多、信息灵优势,为鲤城多推介、多宣传,牵线搭桥,引荐更多项目。鲤城倾心邀请,欢迎大家到鲤城走走看看,品味“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

乘风起,共发展!现场举行泉州市鲤城区招商项目签约仪式,海丝文旅智慧体育及配套设施项目、鲤城科创基地项目、北体大战略合作项目、数字经济战略合作项目、保利供应链项目、杉杉集团文商旅战略合作项目、北建院文商旅设计合作项目、中国教育福建总部项目等16个项目上台签约。

据悉,此次签约项目总投资达149亿元,涉及文旅、教育、数字经济、供应链、智能制造等行业,与鲤城资源禀赋、产业规划和发展重点高度契合,必将为推动鲤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亮点。

当天,鲤城区招商办工作人员作招商推介,带领现场嘉宾一同走进鲤城,了解鲤城区位优势、投资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规划,也向现场嘉宾展现了鲤城满满的发展机遇和拳拳的开放诚意。

非遗记忆,海丝延绵。活动现场,鲤城还准备了一场独具风情的闽南非遗文化表演,灵动飘逸的木偶戏《青春梦》和古韵袅袅的南音《百鸟归巢》,描绘出一幅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烟火气息交融辉映的美好画卷。

来源:中国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