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下稍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是一座屹立在海河之滨的城市,波光粼粼的海河,宛如一条璀璨的玉带,环绕着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这里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又有西方的别墅洋房,充满浪漫情调的意式建筑,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古文化街的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热闹繁华;五大道上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一段段过往的故事,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夜里的海河风光,各种建筑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在海河上乘坐游船,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
城市若是一曲乐章,建筑就是凝固的音符。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柳林城市更新一期项目70号地的建设者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劳动换取生活,来时一片荒芜,走时高楼林立。
工地上的夫妻好搭档
50岁的王守波是项目劳务电工,他的妻子段甲华45岁,是项目塔吊信号工。王守波平时主要负责工地临水、临电的相关工作及其他日常维修工作,及时对现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段甲华的工作是配合塔吊操作工进行作业的,属于特殊工种。 在盲区作业时,信号工的指挥工作极为重要,信号工的指挥灯棒就是塔吊司机的眼睛。平时,她要认真学习信号工的操作规程,贯彻落实起重机械的各类安全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指挥。此外,他还要牢记各类长度、材质、材料的吊挂规定,根据不同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工具。
49岁的李德亮和50岁的张希芬已经一起从事水电工2年,他们是工地上的好搭档。平时主要负责一次结构预留预埋的看图识图、管线安装及定位施工,设备安装,特殊管线的焊接,给排水管道的安装试压、地暖盘管施工,水系统及电系统的调试运行维护等。
我和母亲在工地
18岁的吴晓春和他的母亲一起在柳林城市更新一期项目70号地的工地上工作。48岁的吴俊林是项目的一名女木工,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炙热的太阳将吴俊林的皮肤晒得彤红,但为了家庭和孩子,她不辞辛苦劳累,日夜穿梭在施工现场。她的儿子也都是项目上的工人。她儿子吴晓春说:“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
吴俊林和吴晓春工作的中建五局柳林城市更新一期项目70号地是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城市更新一期项目的首个开工地块,因此,立足区域发展定位、着力城市协调一体化发展、改造老工业片区“城市病”、积极响应天津“十项行动”要求,是项目的重点任务。为保证老百姓能如期收房,项目及时积极协调各责任单位,“抓工期、保质量、讲安全”。在建造过程中,正是这些平凡却不普通的城市建设者,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建造起了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他们,不仅让城市有了高度,更有了温度。
劳动之美,是你掌中茧、额前汗,和你毫不知情的背景云霞。一瞬间,繁华喧嚣的街道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仿佛整个城市都在这一刻沸腾了起来。
(图片由中建五局李华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