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政和县西津村,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图景缓缓展开:整洁的村道两旁,千余株三角梅迎风摇曳,生机勃勃。村居民舍布局有序,错落有致,尽显和谐之美。独特的3D彩绘墙以畲族文化为主题,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村民们生活富足,笑意盈盈。
实现蜕变后的西津村。余媛媛供图
西津村位于政和县石屯镇西南部、七星溪和松溪交汇处,全村1683人,畲族人口673人,2023年被福建省民委批准为“少数民族村”。“西津村曾是政和县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些年来,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依托本地资源,专注发展‘两片绿叶’产业,推动村庄经济迅速崛起,村民收入稳步提高。”省政府办公厅驻西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金凤说。
这“两片绿叶”里,其中一片便是茶叶。西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建了近百亩的市级生态示范茶园,建成西津畲茶粗茶加工厂并与政和县沐春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至少16万元。当前,村里正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力求实现从“一片叶”到“一条链”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进一步促进茶叶产业的繁荣与提升。
另“一片绿叶”为烟叶。在地方政府、村委会的支持下,以及烟草部门的帮助下,西津村以“提升烟叶品质,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严格落实技术标准,以烟农为主体,合作社为载体,开展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实践探索——利用育苗大棚开展“烟稻苗轮育”,形成“均苗均质,成本节约”的育苗模式;探索建立“烟草部门+科研院所+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由烟草部门引导整体推进,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社以土地及技术入股,聚集多产业协调发展合力,有效保障西津烟叶质的显著提升和量的发展潜力。去年,全村建成生态烤烟房10个,烟叶种植面积350亩。
眼下正是烟叶生长的关键时期。西津村的烟叶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碌着为烟叶浇水、施肥、除草。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每日都在田间地头忙碌,仔细观察烟叶的生长情况,为烟农提供科学指导。
烟叶技术员正在田间与烟农讲解“采顶打杈”技术。余媛媛供图
“当烟株拉到最高的时候,第一朵中心花开放的时候打顶。打顶的时候,要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避免病害发生,烟株顶端的烟杆要尽量留长。根据大田的长势,我们一般要分两到三次打,没有拔节到最高的不要着急打顶,要留到下一批。”烟叶技术员吴世引正向当地烟农叶章茂展示打顶抹杈技术,并详细解释相关要点。
“从育苗、移植、田间管理到烟叶烘烤加工全程,都有专业人士指导我们。”叶章茂充满感激地说,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多次到西津烟叶生产一线,为大家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极大提升了烟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烟草部门也积极引导烟农进行烟稻轮作,不仅极大改善了烟田的土壤构成,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而且有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为农户带来了一份额外的稳定收益。“烟苗一种下去,我们日子就有了盼头,通过种烟,我们鼓起钱袋子、冲向好日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余媛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