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载“插秧专列”为“稻客”铺就顺畅路

二十五载“插秧专列”为“稻客”铺就顺畅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15 16:4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15 16: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7日16时56分,载着460名插秧客的K5161次列车,从黑龙江省绥化站驶出开往三江平原方向,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连续25年开行插秧专列。(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5月13日)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于水稻种植面积与当地劳动力的分布不均,这里的春耕季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水稻的备耕和插秧工作。铁路部门应需开行“插秧专列”,做好相应服务,确保将“稻客”大军及时运送到垦区春耕第一线。25年的“插秧专列”,累计运送务工人员近190万人。在农业大市绥化,平均每年到三江插秧务工的农民就有2万多人,可实现劳务收入2亿多元。由此可见,插秧专列不仅满足了春耕生产的用工需求,也帮助务工人员踏上三江插秧“淘金路”,实现了致富淘金梦想。

服务本质,贵在用心,而细节之处,更显深意。铁路部门通过深挖运输潜力和优化方案,持续开设插秧专列来满足春耕期间人员出行需求。比如,根据客流情况采取了“一日一图”运力投放,增开列车、加挂车厢以及延长专列开行时间等等。此外,列车上还准备了如编织袋、充电宝、剪子、针线包、手电筒等各种便民物品服务箱,供旅客免费使用。“插秧专列”一系列服务细节,不仅满足了务工人员的出行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5年来,“插秧专列”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最初的燃煤绿皮车发展到现在的空调车,从纸质客票过渡到电子客票。其在每年短暂的旅途中承载着务工人员的希望,服务内容始终务实贴心并持续优化提升。其周到服务的背后,是对民有所呼的真情回应,彰显的是铁路浓浓的民生关怀。

从“北大荒”运送到“北大仓”,“插秧专列”见证并记录了东北区域经济的振兴和繁荣。“插秧专列”思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需,铺就了务工人员美好顺畅路,载着播种希望向着民心开,让幸福直达心底。(苏纪云)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