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不断强化非机动车安全管理举措,并于4月出台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依托供服中心区域化、网格化精细服务模式,跨前对接村镇居民需求,着力打造规范化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点位电能计量装置和接线,预防和减少火灾安全事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布局“优”为村镇充电点位“量体裁衣”
“我们村里面计划安装集中充电电能装置15台,目前试点的两台运行稳定,剩下的13台会在本周全部完成安装并送电。”5月13日下午,市南华漕供服中心来到闵行区许浦村,就设备安装情况与村委会进行现场沟通。
在与纪东村、许浦村等村委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沟通过程中,华漕供服中心了解到村内普遍存在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不足的情况。相较于城市集中充电需求,村镇内多为多层自建住房,占地面积大导致充电需求较为分散,设置大型集中充电点位会导致部分居民使用不便的情况,进而导致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现象频发。
既然集中归置不行,那就合理定制充电点位。
在充分开展现场勘查调研后,市南华漕供服中心结合区域和负荷分析,在纪东村与许浦村分别布置了10户及15户小型充电点计量装置,从而满足各生活区内的村民充电需求。同时,华漕供服中心也把走访过程中村民普遍存在的对充电点位噪音及安全隐患等担忧考量在内,将点位设置在尽量远离居民楼院外墙的区域,最大程度在提供充电便利的同时减少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这家门口的充电点位村民们用起来方便了,就不会有人再冒着风险把电瓶车推进自家院里充了。”看着一台台家门口的充电点位即将投运,居民们连连表示感谢。一招“个性定制”,在村民使用便捷和安全可靠之间找到了平衡,满足村民们绿色便捷出行的同时,更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
在着力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痛点”“难点”过程中,市南公司不断提升供电营配融合服务模式下的前端响应能力优势,持续优化“供电+社区”的网格化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满意、更贴心、更便利的服务,以切实行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以及获得感,用更强的企业担当,持续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沈亦钦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