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携手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助力儿童和青少年开启光明的未来

2024-05-13 11: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1日,由中国校园健康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天津市心理协会发起主办的“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市育才中学举行。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建新;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执行委员会主任邓俊峰;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希付; “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捷;“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何万银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二百多人参加了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时刻。

启动仪式中,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远程发表讲话,他指出:在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征程中,学生中抑郁、焦虑情绪等问题滋长,严重影响了他们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这一工程通过创新性地破除传统界限,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有力推动了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进程,对指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建新在会上强调,该工程的启动是响应时代号召、解决社会关切、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家校医社四方协同机制在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服务领域的正式落地。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对这一公益工程的启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突破;社区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家校医社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加强精准施策,深化合作交流,提升社会整体认知,共同营造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郑希付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亟需家校医社四方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他强调,专家委员会将利用深厚学术积累和丰富实践经验,为工程提供专业支撑,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工程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何万银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工程将通过四个方面稳步推进,一是发挥专家资源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服务标准,构建协同联动机制;二是培养协同育人专业服务队伍,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培养家校社共育指导师队伍;三是通过建立多场景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项目,重点关怀困境与特殊儿童;四是应用大数据设立监测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预警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为政府政策的落实与实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随着启动仪式的圆满落幕,一系列覆盖全国的公益活动即将展开,标志着工程进入实质性试点操作阶段。工程将不断探索协同合作新方式,通过知识讲座、家校社论坛、互动体验、专业心理服务等形式,创建一批示范点,逐步构建一个全国性的、高质量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态系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启新篇章。据悉,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逐步展开,通过2024年的试点示范,总结经验,2025年持续推进,2026年至2029年全面展开。

此次“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启动,不仅标志着我国心理教育规范化进程的又一坚实步伐,更是对下一代幸福成长的郑重承诺。

执行委员会主任邓俊峰对全体委员的到会表示感谢,并对该次公益活动寄予厚望,希望大家按部就班,遵章执行,推进校园心理区域发展不均衡,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得到改变,造福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为社会和谐,美好家庭起到作用。工程也得到了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心理工作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校园专业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红色基因专项基金、广东心心向荣心数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立尔公司的大力支持。

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预计将吸引更多教育界、家庭、医疗行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共同携手,为儿童和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