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沿滩区:用心浇灌“团结之花” 结出“石榴硕果”

2024-05-09 12: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沿滩区属自贡市四城区之一,实有民族成份34个,以汉族、苗族、彝族等9个民族为主。2021年成功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近年来,沿滩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三个着力”、推进“三个强化”、实施“三项计划”、坚持“三项发力”,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机融入沿滩“两区一城”建设发展目标,全区各族群众团结一致,让石榴籽越抱越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聚焦“三个着力”,进一步壮大民族工作“根系”

着力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7个专项工作组,9镇1乡2街道、74家部门和单位均成立相应创建工作机构,形成“1个领导小组+7个专项工作组+N个创建单位”责任体系。

沿滩区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着力抓实工作措施。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会、区委民族工作等会议13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制定出台《沿滩区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7个指导性文件,并纳入全区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建立创建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全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着力完善工作保障。区级财政每年将民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坚持每年不低于30万元经费用于创建;全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均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保障基层创建工作正常运转。全力保障民宗部门工作力量,增设统战事务服务中心,新增编制2名,全区配备186名民宗专兼职信息员,充实民族工作力量。

推进“三个强化”,进一步肥沃精神家园“土壤”

强化阵地建设。聚力建设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共学”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兴元路社区“共居”民族文化体验馆等面向社会公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场所12个,构建创建实体矩阵,打造仙市“三交中心”、“家风馆”陈家祠、“盐商会馆”永安閤乐祠等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10个,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强化文化浸润。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精心打造仙市民族主题公园,成功申报茶马古道仙市盐码头国保项目,打造“釜溪河盐运历史文化走廊”“天府旅游名村”等文化阵地12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个,草雕艺术、扎染等成为地方民族文艺特色产品。创新推出歌曲《沿滩谣》《说唱沿滩》、诗歌《沿滩赋》等文艺力作,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的魅力,不断坚定“五个认同”。

沿滩区仙市镇百胜村“村晚”民族舞蹈

强化宣传教育。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八进+”活动。近年来,牵头承办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互观互学活动暨民族团结街区文化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200余场,提炼总结各类宣传信息2000余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围绕现有的2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个人)、11个省级示范单位(个人)有关事迹开展学习宣传,营造了学习先进、全域争创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实施“三项计划”,进一步延伸各民族三交“藤蔓”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印发《沿滩区关于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方案》,丰富交流形式,开展富全学校“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项目”、“老少同声颂党恩 携手喜迎二十大”夏令营等活动50余次。支持众缘普济等社会组织投入300万元建设民族团结之家,助养助学35名民族学生,依托基地组织凉山美姑县、自贡沿滩区两地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参观凉山的脱贫攻坚陈列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江姐故居等民族历史文化场馆,让红色种子在沿美两地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沿滩区富全学校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项目

大力开展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持续深入开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试点工作,创新与凉山州美姑县等民族地区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打造“沿美”品牌,推动两地各族群众在就学、就业等各方面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开展“共育民族技能人才”行动,采取“企业定向委培制”形式帮助民族群众实现就业1200人;开展“共建民族团结大院”行动,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成功探索出散居地区与民族地区互观互鉴新样板。

沿滩区仙市镇举行彝历新年火把民俗体验活动

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发挥仙市古镇景区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点作用,举办“彩灯草编文化艺术节”“信步沿滩 美过周末”系列民俗旅游活动180余场,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近4000元/户/年。创新打造民族团结示范街区,打造“三交”中心800平方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在信念上融荣与共、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坚持“三项发力”,进一步充足依法治理“养分”

坚持在法治服务建设上发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依托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人民调解组织、“法律明白人”、“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等五个工作体系基础,实现全区12个乡镇(街道)21个社区92个村法律工作和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全面践行“枫桥经验”打牢工作基础,有效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在法治宣传教育上发力。常态化开展“八五”普法,扎实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活动423场次,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将民族工作与平安沿滩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机融合,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事件118件,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在和谐氛围营造上发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畅通公安、国安、网信等部门信息共享,每年召开部门联席会议4次。积极做好民族群众的服务帮助工作,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流动和常住民族同胞,建立问题台账,将各种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春节期间,走访民族群众56户,帮助解决住宿、就学等问题35个,不断维护团结和睦大局。(刘婷)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