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庆:用“工匠精神”筑造优质工程

2024-05-07 15: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泉州海湾大道项目航拍图

通车合影

曾俊庆,2010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现任中建五局泉州海湾大道项目副总工。带着对建筑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无限热爱,他扎根一线默默耕耘,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心,筑就精品工程,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精髓。

谋篇布局,运筹帷幄创国优

2018年12月,曾俊庆加入了中建五局泉州海湾大道项目,作为当时全局最大的单体市政项目。一开始,曾俊庆还只是个技术员,跟随项目负责人刘伟、项目总工罗英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筑牢技术根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2年,项目评选国家优质工程奖项,这一大任就落到了曾俊庆身上。

“当时每天压力真的很大,半夜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着都是计划完不完善、节点设置合不合理、人员配比够不够……”曾俊庆在谈起这段工作时仍旧神情严肃。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国家优质工程创奖工作,曾俊庆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从前期的计划编排、人员调配,到中期的进度调控、标准复合,再到最后的全面查验、整合归档,他每天穿梭于技术部、资料室、档案室。计划编制,他研读规范,申请局、土木公司的专家到项目现场指导;人员不足,他根据计划安排向分公司申请增派人员,并安排集中办公;进度把控,他开设创奖小组群,每周进行汇报总结及时纠偏;后期装箱,他确认规范顺序,亲自示范装订、要求条目规范名称,最后对每一箱资料仔细查验,查缺补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把工作做到极致,曾俊庆的“匠心”在时间的淬炼下坚定,也在不懈的攀爬中沉淀。

过程精品,匠心建造保质量

“过程精品、匠心建造”是曾俊庆一直秉承的质量管理理念。

海湾大道项目体量之大,对钢筋材料的需求也是巨大的。为此,曾俊庆参与建设标准化钢筋加工厂,采用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作业对钢筋进行集中加工,严格管控半成品加工质量,钢筋集中加工、集中配送达7.94万t,月加工量最高达6000t。为保障预制梁施工品质,曾俊庆钻研BIM可视化技术对预制梁场的整体布局进行建模,创新采用胎架法整体绑扎钢筋及入模施工方法,利用“型钢+钢板”组合制梁台座,运用自动喷淋系统APP,进一步优化预制梁品质,真正做到匠心建造。

同时,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力倡导下,曾俊庆在管理施工的过程中还始终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大力推行一系列“四节一环保”措施:在混凝土设计方面,应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优化大体积海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效提高砼结构耐海水侵蚀、耐磨、抗渗等性能;在U型槽施工方面,综合应用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有效实现养护水循环利用,保障实体质量;在涂料选材、施工方面,采用硅烷浸渍提高结构防腐性、涂层耐久性及周边景观协调性,助力项目精品建造。

“现场才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在办公室永远是纸上谈兵。”在曾俊庆的质量管理理念里,要多去现场“转悠”,才能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早一道工序发现,早一点纠偏,从根源处把质量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把过程管理落到实处,打造真正的精品工程。项目荣获“湖南省建设工程芙蓉奖”、“中施企协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2星”,真正实现了质量创奖与实体质量品质同步提升的“双赢”局面。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向未来

海湾大道项目是滨海地区典型的大型市政综合工程,项目施工存在着滨海复杂地质下沉式道路施工难、无覆盖层海上桥梁工程施工难、大体积海工混凝土质量管控难等问题,为此,项目创新性成立“刘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曾俊庆就是其中的主力之一。

“技术创新还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一点坦白来说我比较欠缺,但是天道酬勤,我一有时间就从书中汲取知识,努力弥补理论的不足。”曾俊庆如是说。

海湾大道位处滨海,土质结构特殊、岩层复杂,还受潮汐涨落的影响,施工进度一度停滞不前。曾俊庆在工作室中虚心请教、刻苦专研,带领团队针对项目施工的重难点问题上展开关卡攻坚,协同团队创新提出“高压潜孔锤成孔+长螺旋钻机压灌砼成桩”组合工艺施工中等直径抗浮桩,达到单月成孔1000根,节省工期3个月,实现成孔质量与施工速度双赢。在曾俊庆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获评“福建省科技示范工程”、“中施企协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水平评价二等成果”等荣誉。

曾俊庆在创新工作室中先后完成《紧邻海岸线市政综合工程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城市桥梁花瓶墩快速建造技术研究》等12个课题研究,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9大项、30小项,自主创新研发施工技术5项,获省级工法4项。

“‘做让自己一辈子引以为豪的项目’这句话是海湾的座右铭,每个人看到它的感受不同,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我心里的豪情壮志真的是难以言喻的,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让自己一辈子引以为豪的项目……”采访的最后,在被问及在海湾工作了五年多的心路历程,曾俊庆有感而发。

山因脊而雄,屋因深而固。正是因为有无数的“曾俊庆”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凡的业绩,与时代齐奋进,才能让“工匠精神”世代存续,谱写大国诗篇。(中建五局游志强、林烨铭)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