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北疆”实践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5-06 15:56
2024-05-06 15: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各类洋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演艺剧目倍受追捧。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喜爱汉服、新中式服饰的人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内蒙古地域辽阔,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内蒙古在讲好内蒙古故事,唱响“北疆文化”品牌上持续下功夫。据了解,内蒙古现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8个106处,先后公布了7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545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82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共1087人。

为进一步守护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内蒙古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落实举措》《落实<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争取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出安排部署。

随着各项政策接续落地,“政策落地工程”成效凸显,更多老百姓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近日,非遗文化盛宴“应时寻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之‘知春味,品春味’——跟着非遗寻找春天”在内蒙古饭店一楼大堂举行,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正如一位市民朋友所说:“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非遗文化,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蒙古大放光彩的“冰山一角”。2024年春节期间,内蒙古举办了“欢欢喜喜过大年游龙御马迎新春”主题7大类1500余项活动,同时,内蒙古各地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推动文物展览展示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结合,诠释春节文化内涵,举办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2-3月,陆续推出“北疆印迹”“故塞同风”“铲释北疆”等北疆文化精品展览。

在文化和旅游各类利好政策支持下,内蒙古旅游业也迎来蓬勃增长。据了解,2024年一季度,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6034.96万人次,同比增长79.24%,是上年同期的1,79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9.02亿元,同比增长107.40%,是上年同期的2.07倍;推出的“迎新春戏曲北疆行”系列活动累计服务观众人数达十五万人次。(张浩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