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云南 | 联合国前高官眼中的云南:环境保护先锋、地区发展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4-04-29 11: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云南昆明的滇池曾是受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由于有近30条河流汇入滇池,但滇池只有一个水体出口,污染物很容易在滇池积累。

昆明860多万居民中有近60%居住在滇池流域,稠密的人口和工业的集聚对滇池的环境造成了威胁。

但当几年前我前往滇池时,滇池已经焕然一新了。昆明政府投入上百亿元对滇池进行修复,实施了一项涵盖保护湿地和森林、恢复池塘、搬迁居民和拆除违章建筑物的规划。如今,我很高兴看到湖泊周围绿意盎然,湿地之中群鸟翩跹。这里还有美丽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如果有时间,我很想骑车环游修复一新的滇池。

在昆明走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山间夹杂着奇花异草的芳香的清新空气。这里宜人的气候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让我感到被“春城”昆明热情地欢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云南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这里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热带雨林、温带森林、高山湿地和草甸。2021年10月在昆明举办的第15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COP15),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的契机,并强调了保护这片生态宝地的重要意义。

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过程中,中国将与合作伙伴一道,引领世界走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中国拥有世界罕见的丰富自然形态。从西南部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作为中国文明发源地的中部平原;从黑龙江省的冰天雪地,到广东的四季如夏;从内蒙古的戈壁沙漠,到云南的茂密雨林,中国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

中国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多样的地貌为不同物种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建设美丽中国对中国乃至世界,都至关重要。

云南拥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热带生态系统,约有2273种脊椎动物栖息于此,占中国总数的52.1%。此外,还有19000多种高等植物原产于此,占中国总数的50.2%。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从昆明滇池和杭州西湖的修复、长江十年禁渔、植树造林,到四川大熊猫和西部雪豹的成功保护、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绿化,再到浙江和江苏卓有成效的河道清理,以及国家公园的建设——中国的自然保护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借鉴。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针对具体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相关法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保护框架,并根据各省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相应目标。这样一套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在全球环境治理实践中居于领先地位,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云南省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地理上看,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多个东南亚国家接壤。其铁路、公路和国际机场与多条重要交通要道相连,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商品、人才和资金流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南是中国与东南亚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门户。

同时多元的民族构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云南省成为促进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的理想平台。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此外,云南省坐拥多个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多条跨境铁路、公路和管道等。经由这些设施,云南得以与周边国家连接在一起。

自2021年12月通车以来,中老铁路已成为一条重要的交通走廊,为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之间的客货运输提供了便利。中老铁路全长约1035公里,在投入运营的20个月内,客运量超1900万人次,货运量超2400万吨,远超预期。中老铁路对于历史上一直受交通问题困扰的老挝而言意义重大,加强了其与世界的联系,并为其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发展机遇。经由中国,老挝得以接入庞大的亚欧铁路网。

中老铁路还推动了老挝的旅游业振兴。在开通铁路客运服务后的9个月内,老挝接待了来自东盟其他成员国总计超160万人次的游客,较往年有大幅增长。老挝政府预计中国游客人数将继续上升。中老铁路不仅加强了中老两国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合作,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增长。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一个更大、更一体化的高速铁路网络有望在十年内建成,将中国与东南亚相连,一直通往新加坡。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保护自然,助力东南亚发展,美丽的云南将在此之中扮演重要角色。滇池的环境治理成功经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hining ligh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朱士琦、李经纬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