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代“煤” 以“绿”生“金”

2024-04-28 14: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升级成电烤房对我们烟农来说是真好啊,省心又省力!”福建南平邵武市肖家坊镇坊前村种烟大户吴贤清说。

在邵武市肖家坊镇坊前村棕树坪组,工人正在村民吴贤清家倒腾3个“大家伙”,经过1个多小时的安装,他家的三个烤房摇身一变成了电烤房。

工人在调试电烤房的程序。兰泽宇摄

吴贤清是肖家坊镇有名的种烟大户,说起烟叶烘烤直说是个苦差事。采摘下来的新鲜烟叶,需要在烤房里烘烤至金黄再出售。整个过程需7—8天,烤烟的时候要每两个小时添一次新煤、清一次炉渣,昼夜不停。不仅如此,满地的炉渣,燥热的烤房让烟农叫苦不迭。

“这个烤房的使用时间一年可能会达到6个月,除了烘烤新鲜烟叶,其他时间我还结合自身需要利用它烘烤稻子、竹荪等。”吴贤清说,现在无论是煤,还是生物燃料的价格也都不便宜。

如何让煤烤房绿色转型成了当务之急。“电代煤”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主导下,邵武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环保、供电等多部门紧紧围绕低碳烘烤目标,扎实推进“以补代建”电能烤房建设项目,采用“农户自费+政策补贴”的模式,实施商品化烘烤,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各方渠道,持续推进烟叶烘烤方式转型升级。在多部门的推动下,2023年,邵武市局(分公司)在肖家坊镇试点建设了25座“以补代建”电能烤房。

肖家坊镇烟草站站长兰邵东说:“我们镇今年申报了185座电烤房的提升建设,用电来代替煤,一键操作省时省力,减少烟叶损失率,提高烟叶品质,而且消除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据统计每一烤可以为烟农节省600元左右的开支。”

早在20年前,肖家坊镇就以“烟稻”轮作、融合发展的耕作方式充分盘活土地资源,以“以烟稳粮”“以粮促烟”推动烟叶与粮食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肖家坊镇连片烟田。兰泽宇摄

“4月底就可以采收这批烟叶,我们立马就可以接着种水稻,一点也不耽误农时。”吴贤清望着广阔的农田笑着说。

通过深化“烟叶+特色农产品”的相互融合,不仅有效改善土壤生态,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将有力促进集中连片水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流转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电烤房在整个烘烤过程可达到烟尘、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真正的“绿色烘烤”,助力肖家坊零碳小镇创建,服务“双碳”目标。

在肖家坊镇,烤房的综合利用惠民增收,连排的烤烟屋顶也成了当地村民的“阳光收入”。一块块光伏太阳能板覆盖在烤烟房屋顶之上,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远远望去十分壮观。“盘活”屋顶闲置资源,推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肖家坊镇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

肖家坊镇绿色产业综合体的光伏屋顶。石献凯摄

据悉,肖家坊镇投资1150万元,推进“整镇光伏”,充分利用屋顶,投资建设了装机总容量为2019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预计年发电量可达到70万多千瓦时。

下一步,邵武市局(分公司)将携手肖家坊镇持续推广绿色烘烤、商品化烘烤、智能化云烘烤,不断提高烘烤质量,减少烘烤的损失,增加烟农收入。让一座座电能烤房,化作“聚宝盆”,实现绿色低碳烘烤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绿色动能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道路。(兰邵东 、石德兴、兰泽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