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能源产品实现100%绿色 贝特瑞预计2060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4-16 15:56
2024-04-16 15: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15日,贝特瑞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这是公司首个ESG报告。该报告从创新引领、合规经营、绿色和谐、合作共赢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贝特瑞在经营过程中,针对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等责任领域的绿色实践和低碳发展成果。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在“大出海时代”贝特瑞积极稳步向前进,本次发布ESG 报告,标志着贝特瑞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值得注意的是,贝特瑞在报告中发布了碳中和战略规划,公司计划将于2030年实现运营碳达峰,以2021年为基准年,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逐年下降 5%,205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60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  积极打造绿色工厂

作为全球负极材料行业龙头,贝特瑞对新能源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从ESG报告中能够看到,贝特瑞已将绿色发展置于战略层面重要位置,并提出2060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的长远目标。

为此,贝特瑞制定了从顶层设计到多个具体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策略。公司成立了EHS委员会,由公司高层成员担任委员会主席,直接向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编制了《EHS管理手册》《碳排放核查管理制度》和若干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力求实现环境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碳排放管理成为贝特瑞的实现碳中和战略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贝特瑞制定了清晰的《碳排放核查管理制度》,定期对子公司开展碳排放自主盘查工作,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据统计,2023年贝特瑞总部及12家子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863,248.20吨二氧化碳当量;公司的人造石墨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完成碳足迹评价工作,并取得 了LCA 报告。

同时,贝特瑞积极推行供应商ESG绩效审核,收集供应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为打造绿色产业链提供数据支持。

作为高能耗企业,贝特瑞积极履行“遵守法规,提高能效,绿色生产,持续改进”的能源管理方针。公告显示,在“十四五”节能规划期间,贝特瑞总部预计可节约962.89吨标煤的能源消耗量。

另外,为实现5年节能规划目标,2023年,贝特瑞集团启动了一系列节能重点项目,累计投入334.1万元,实现节能1,564.07吨标煤。为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与转型,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建成12兆瓦的光伏电站。

贝特瑞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公司实现绿色制造的先进典范。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拥有贝特瑞总部、惠州贝特瑞、天津贝特瑞、四川新材料4个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的生产基地。

据悉,四川新材料作为公司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的生产基地,自成立之初就以绿色工厂建设标准为准则,在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具有绿色制造的综合实力。

发挥创新驱动优势   推进产品绿色设计

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是贝特瑞提供更环保、更安全、更优质产品的重要保障。公司持续前瞻性布局多项新型电池材料,不断推动产品清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

报告指出,早在2010年,公司就设立了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聚焦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和前沿技术的开发。

数据显示,贝特瑞研发力度和实力保持行业领先。2023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9.58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82%。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国内、国际专利权568项,主导及参与制定新能源、新材料相关的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l项。

其中,在清洁技术创新上,公司制定了工艺节能、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等措施。2023年,贝特瑞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公司产品实现了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新型碳材料的延伸。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