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走进大学课堂 探讨“清溪模式”出圈密码

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走进大学课堂 探讨“清溪模式”出圈密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4-14 18: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13日长沙讯 “我们文艺工作者也要传承周立波先生的精神和作风。”4月12日,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走进中南大学课堂。为同学们上课的不仅有学校的老师,还有文学作品《新山乡巨变》的作者、纪录片的主创,清溪村的村民代表也带着鲜活的山乡故事来到现场,为师生们讲述他们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的所历所感,共同探讨“清溪模式”,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一次特殊的主题公开课,由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南大学周立波研究中心举办。在这堂特别的公开课上,大家跟随镜头,走进了作家周立波的故乡——益阳清溪村,山乡在新时代背景下翻天覆地的巨变被精准捕捉,一幅充满书香气息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清溪模式”为何出圈?文化与乡村发展如何紧密相连?纪录片的巧妙破题、精准捕捉和深度呈现,为学子们延展出乡村振兴实践中新的思考,“看到了清溪村,就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具像化。”

大学课堂探寻文学助力乡村振兴

公开课现场,嘉宾、主创团队、清溪村村委代表和村民代表与中南大学的学子们围绕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展开了一场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探寻。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余艳在清溪村的四季更迭中书写了《新山乡巨变》,聆听了许多村民的人生故事,也为纪录片主创团队提供了许多素材。观影结束后她动情地分享文学带给清溪村的变化,“正如节目中所讲述的那样,书、屋、溪、灯、竹、路都有了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下,每一位村民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所到之处都会充满一种力量,做每一件事也会充满力量,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她希望清溪村的村民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才真正反映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大学生始终要走出校门,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教授表示,面对这个崭新的时代,学生最好的教育和锻炼在基层、在乡村,在今后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节目,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大学教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新少总结了清溪模式的可借鉴性,“通过节目可以看到清溪村很好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在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可以以创新为动力,加强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刘新少认为,乡村是滋养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只有坚定乡村文化振兴才可以把文化基因特色充分挖掘出来,挖掘其资源优势,找到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清溪模式”可以借鉴的一种方式。

芒果超媒副总编辑、芒果TV副总编辑周一凡表示,记录下清溪模式,是芒果TV党媒国企的担当,希望以纪录片为引,助力乡村振兴、文化繁荣。青春表达一直是湖南广电创作和表达的底色,今天在交流中听到了青年人在时代前进中的思考,也对湖南广电未来创作带来了许多新的灵感。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节目,对我们自己而言是一种幸运。可以在这样的时代,让我们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声音,突破自我的认知,让其传递给其他的年轻人。”纪录片总制片人钟山吐露了主创团队的心声。在他看来,清溪村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文学的力量可以让一个村庄短短几年脱胎换骨。”

清溪村民描摹新山乡巨变

“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这是20世纪50年代人民作家周立波在小说《山乡巨变》中写下的美好愿景。时间如河,如今这个美好愿景,经由他家乡人的双手得以实现。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正是捕捉到这场跨越时代的乡村振兴接力故事,用以“人”为中心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诗意绵长的视听美学,通过村民们实实在在的人生故事,精彩呈现新时代山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溪村党总支部委员邓旭东,放弃了在深圳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如今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将家乡的美丽传播四方。他看完影片后说:“这个节目很美,展现出清溪村浓厚的文学氛围,每个村民都被文学的养分所熏陶了,这些也是我真实看到的,受到文学影响,大家都逐渐变成了不一样的新农人。”

立波清溪书屋管理员、清溪村村民卜雪斌,告别三十年的矿工生涯归乡创业,决心向每一个来访者讲述周立波与清溪的传奇故事。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由农民变成了矿工,这几年我们清溪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我又回来了,把我从1600多米的深井下拉出来见到太阳,在家里建立书屋。”“节目录制团队几乎跟每家每户,老老少少都是深入交流。非常感谢这个节目的记录。”

贾平凹清溪书屋管理员、清溪村村民徐英,在节目播出期间,因一段用西班牙语推荐清溪村的短视频走红海内外。她的太爷爷就是周立波先生短篇小说《盖满爹》的原型。徐英说:“太爷爷曾经作为村干部为清溪村发展而努力,现在我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宣传清溪村,我想这也是一种清溪精神的传承,我们都在为清溪更好的未来努力。”

除了村民们亲历着山乡巨变中的鲜活变化,被书香浸染的清溪在旁人眼中,则更为独特。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制片人、总导演孙璐就深有感触:“我们在清溪村整个调研和拍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文学的气息是渗进村庄的每一处角落的,在这些村民们身上都可以感受到文学气息。”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触动人心的人物故事,纪录片不仅生动呈现了清溪村焕然一新的山乡风貌,更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村子在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及其破解之策,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中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的谭舒妍认为青年在乡村大有可为:“未来乡村振兴需要我们青年人,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活动和节庆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这种综合发展模式或许能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青年是未来“山乡巨变”的书写者,中南大学周立波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邹理认为:“乡村是一个富矿,学生们可以从中挖掘到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大家感兴趣的课题和急需去解决的问题。未来的乡村振兴也非常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乡村会成为大家施展才干、展示本领的重要舞台,从而实现更多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公开课现场,余艳寄语青年人要积极投身基层,为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光发热,鼓励大家要像周立波先生那样,写东西就以人民为中心。“我们也要到人民中去,这个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余艳说。

6集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4月8日至4月16日10:00在芒果TV,19:30在湖南卫视播出。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邹硕 朱友芳)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