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兰这座走在时尚前沿的城市,来自中国的高龄巨星抢尽了风头——承载着数千年民族历史的服饰登上T台,令世界各地的观众惊叹不已。
这些服饰在去年9月举行的春夏米兰时装周上惊艳亮相,上面绣有复杂精致的方形纹样。这些设计不仅仅是受到最新潮流的启发,还汲取了苗族传统刺绣的精华。
“四印苗”的先祖替苗王掌印,因战争失利而走散,流窜江南一带的途中为方便与苗王联系,在服饰前胸、后背、左右两肩皆绣上印章纹样,代代相传至今,后来演变成为族人衣服上的装饰。
苗王印的纹样历经数个世纪,最终在米兰,在时尚聚光灯下大放异彩。
“四印苗”是此次主题大秀的主要元素。“苗族的文化是非常能够打动我的,苗族服饰是被叫做‘穿在身上的史书’。”此次米兰时装周《苗印》主题大秀的主策划人赵卉洲说道。
苗族社区分布在中国各地,包括贵州、云南、四川和广东等省份。此次米兰时装周所展示的设计可以追溯到贵州苗族特有的服饰。
苗绣的历史性画卷不仅仅体现在“四印苗”上。从这些错综复杂的纹样中,人们可以辨识出苗族迁徙史的痕迹——蜿蜒曲折的道路、河流和崎岖的地形,都绣在衣服上,让人想起苗族先祖在迁徙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苗族人民将族人的迁徙历史和细腻情感镌刻在服饰之上,刺绣图纹便有了承载文化记忆的功能。”来自贵州省凯里市的本土设计师焦洪秀告诉记者。
凯里市银饰刺绣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及服务组办公室主任刘睿说,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刺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
“苗族的服饰不仅仅是服饰,更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刘睿介绍,苗族经历数次大迁徙,形成多个分支,而服饰上的刺绣纹样则成为各个支系之间相互区分、每个支系内部相互认同的重要标识。
例如,苗绣中龙纹图案的不同体现了苗族与汉族龙文化之间的文化生态关系。居住在贵州省施秉县的苗族,他们的龙纹图案是蜈蚣龙,而巴拉河支系苗族的龙纹图案则是蚕龙。
几千年来,苗族跨越广阔的土地,从中国到东南亚,后来又到了欧洲和美洲,在一些地区还被称为苗人。世界苗族人口约1400万人,其中1100多万在中国,其余则遍布四大洲10余个国家。苗族文化的传承体现在传统服饰中,在长途迁徙和流离中得以延续,为他们和苗族先祖之间保持了切实的联系。
传统技艺赋能新生活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视察时,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他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同年,焦洪秀萌生了帮助绣娘们用刺绣技能创收的想法,决定返乡创业。焦洪秀家在凯里市洛棉村,是当时村里唯一的女大学生。
洛棉村的苗族妇女大多是家庭主妇,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在苗绣没有被市场化之前,刺绣这项技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爱好。
而焦洪秀作为地道的苗家姑娘,刺绣是她从小就掌握的技能,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我从小就看着母亲和祖母刺绣。在大学学习美术设计时,设计绣样就像是用针线替代了纸笔。”
在焦洪秀的帮助下,村里的绣娘们开始制作手提包、鞋子等精致的产品,每月增收3000余元。
凯里市梅香村是一个偏僻的苗族村庄,村里130余户人家世代以耕种为生,曾是深度贫困村,人均年收入约为1000元。
2015年,在凯里市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项目支持下,梅香村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帮助当地妇女学习推广和创新刺绣技能。
自项目启动以来,合作社订单销量达到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达到1万多元,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收入得到提高,当地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也享有了更高的地位,她们的丈夫开始理解并支持她们投身刺绣事业。
创新引领登上新舞台
焦洪秀致力于民族工艺设计和产品研发,通过创新形式助力苗绣的推广。她表示,苗绣应当量身定制以满足市场需求,当下培养本土设计师给予苗绣形式上的创新至关重要。
村里有不少绣娘,苗绣做了几十年,大多凭经验刺绣,没有设计图样,她们拿起布就可以绣自己熟悉的图案,但如果换个花样,就束手无策了。焦洪秀希望能将传统苗族服饰的样式和纹样进行创新。
“某些根植于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与现代面料和审美情趣不协调。苗族人民珍视的复杂而密集的刺绣图案可能不符合当今消费者的极简主义偏好。这对未经训练的刺绣工作者构成了挑战,她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技术和审美品味。”焦洪秀说道。
焦洪秀热衷于引导当地年长的绣娘重新设计她们的作品,通过培训,这些绣娘可以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每位绣娘都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无论是80岁还是90岁,她们的设计总是充满着18岁少女的活力和生机,散发着青春的活力。”焦红秀告诉记者,她培训过的一位年迈的绣娘创作出的类似神话生物的绣品令人惊叹。
刘睿表示,图案、布料和刺绣技术需要相辅相成,需要考虑布料的适用性和创新性,以符合现代潮流,确保质地与选择的图案有效协调。
他曾遇到一位设计师,将她钟爱的鱼形图案融入高端礼服时遇到了困难。“传统苗绣惯用的家纺布虽然普遍,但可能不符合高端设计的标准。而怎样将传统图案更好地在丝绸一类的织物上呈现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在米兰时装周上,中国歌手阿朵身着从“四印苗”衍生出的民族特色服饰为大秀献唱,为观众们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苗族体验。
赵卉洲认为时尚是文化软实力。“什么是文化?其实衣食住行就是文化,文化通过历史代代传承。我们运用当代的设计语言重新赋予苗绣新的生命,让它呈现在公众面前,让人们能够直接触摸到这些走进生活的作品。”
赵卉洲强调,带着苗绣和苗族的故事走出国门,为文化传承打开新的路径,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作为设计师我们既要了解过去,也需要在思考过去的同时回到当下。时尚是无国界的,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语言,包括服装的呈现形态,让更多人去了解中国。”(记者 侯晨晨 杨军 编译 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原文见4月8日中国日报国际版16版整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4/08/WS6613498ba31082fc043c0b0f.html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