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祠寄哀思 乐话此清明

文祠寄哀思 乐话此清明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4-09 16: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明雨上,英魂不远。4月1日,文天祥祠内传出了幽咽的琴声,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别具韵味的清明悼念活动。人们用古曲音乐讲述先烈们坚贞高洁的品格,缅怀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生死以之的凛然风骨。

 

活动在古筝曲《将军令》中开始。铮铮的琴声带人们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征战杀伐的年代。琵琶曲《十面埋伏》则在嘈嘈切切中描摹着旦夕生死战争的残酷。南宋末年,作为读书人的文天祥面对家国离乱满目疮痍,以绝大的勇气和毅力投笔从戎拿起了刀剑,去和敌人厮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铿锵的琴声犹似战鼓,召唤和激励着人们去战斗去抗争。笛曲《幽兰逢春》描写了荫蔽山谷中的兰花,于无人处散发幽香;古筝曲《梅花三弄》则表现了凌寒冒雪傲然绽放的梅花;古琴曲《潇湘水云》描写潇湘之间云水雾遮,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离散命运的担忧;古琴曲《精忠词》则以岳飞的传奇故事为背景,向先烈表达敬意。

这一段段或激昂或婉转的乐曲在文祠院落内奏响,或在花前或于廊下,或在碑侧或在堂前,草木含情、山河同悲。观众们则跟随主持人的引导和讲解,漫步于古建院落,沉浸于乐曲氛围,更是神思与先贤对话、共情。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活动在府学小学学生们吟唱《正气歌》中结束。一千六百年前的梅花早已落入泥土,八百年前潇湘水雾早已散去,而今天,融刻在民族骨血当中坚贞不屈正气担当仍在筝笛曲韵中、仍在莘莘学子的浅吟低唱中一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