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打造高颜值生态

宁夏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打造高颜值生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4-08 17: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8日,宁夏召开“开新局·谱新篇”系列重点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打造高颜值生态”新闻发布会。

宁夏自然资源厅张进副厅长介绍,宁夏自然资源厅持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通过高水平生态保护修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宁夏摸清高颜值生态空间本底。目前,第三次国土调查、“一河三山”生态“本底”调查等任务圆满完成,宁夏全面查清国土资源要素利用状况,构建耕地、林地、湿地等13大类55小类自然资源数据库;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将枸杞、葡萄、光伏等特色产业纳入调查监测范围,有力支撑重点产业集群布局、特色农业提质优化和现代服务业扩容升级;牢牢把握住水资源这个“硬约束”,从水域空间、水储存量、水资源量等6个方面推进水资源基础调查;以“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和荒漠化治理区为重点,开展生态资源状况评价,查清水、森林、荒漠等分布、面积、质量情况;完成宁夏全域实景三维地形场景构建,建成覆盖全区所有乡镇村生活聚居区的乡村三维框架模型、覆盖22个县(市)区城市建成区和重点开发区1178平方千米的城镇实景三维模型。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宁夏勾画高颜值生态蓝图。宁夏国土空间规划中编制村庄规划1981个,实现应编尽编,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管理制度机制逐步完善,区市县上下贯通、总详专相互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围绕构建“一河三山”生态保护大格局,编制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建立分级保护、分类治理、分区修复机制措施,布局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生态空间系统修复;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印发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管理的实施方案,按照“一件事、全链条”的思路,构建“规划管控有效、措施合理可控、监测评估科学、标准规范健全、督察问责到位”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宁夏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累计投入资金61.38亿元;总投资51.06亿元的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宁夏有关部门与各市、县(区)合力推进,保护修复“三山”自然生态,2023年累计落实资金18.08亿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国土综合整治5万亩,营造林125.3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90万亩,治理退化草原28.2 万亩,保护修复湿地20.8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0平方公里,宁夏森林覆盖率达到11.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8%;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加快实施,2023年实施矿山修复项目10个,治理面积1.66万亩,总投资5.06亿元的中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顺利推进。

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法规制度,宁夏提供高颜值生态机制保障。修订《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法定地位;制定《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实施意见》,从分区引导、差别管控等健全完善差异化、精准化管控措施和配套政策;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实施意见》,红线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强;出台《关于严格耕地保护落实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六级”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定宁夏补充耕地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后期管护办法和指标交易资金分配办法,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印发实施关于推进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制定针对性保护修复措施;印发《自治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管理办法》,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探索绿水青山价值转化路径,宁夏显化高颜值生态潜在价值。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完成237项改革试点任务,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家底,初步构建起以履行所有者职责为核心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完成1个自治区级和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告登簿;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精确16项支持性政策;聚焦贺兰山东麓,投资4726万元实施张骞郡葡萄酒产业生态修复示范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撬动各类投资15.7亿元,加快建设世界最大下沉式生态型葡萄酒产业园;用好用活新增耕地指标国家统筹交易资金,下达资金21.93亿元,实施乡村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典型亮点,整体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刘天怡)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