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烟草:抓住“轮作”新机遇,走好产业振兴路

慈利烟草:抓住“轮作”新机遇,走好产业振兴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4-07 16: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敢进;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作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一员,烟草行业始终紧随党和国家的步伐,推动烟叶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推出“轮作”新理念,为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陈和他的“药材经”

“今年烟叶大丰收!收入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不说,还带动了许多乡亲们就业。”2023年烟叶收购结束后,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种植大户老陈笑得合不拢嘴,“我以前只种植中药材,中药材时效长、收益慢,其余时候土地资源就闲置了,今年在烟草局的指导下开始轮作种植烟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这一年没白干!”

老陈今年45岁,是张家界市慈利县溪口镇云岩村人,退役后在外省打过工、开过店,为了年迈的母亲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创业,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新农人,流转了近200亩荒地专门种植黄白、白芨等中药材。2023年,在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技术员的宣传引导下,开始轮作种植烟叶。老陈是个有胆识、有魄力的人,第一次就种了150亩,交售烟叶320担,收入50多万元。

(烟农与烟站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烟稻轮作田地情况)

最开始发动烟叶生产的时候,老陈作为“重点发动对象”正专注自己的药材事业,对于种烟这件事还心存不少疑虑。

“在种过烟叶的地里重新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化解烤烟地肥效过剩问题,病虫害发生率也会大幅减少,同时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技术员找准老陈的痛点,因势利导。听完这一通介绍,老陈顿时来了兴趣。过去几年,他一直在想办法让自己创办的中药种植合作社发展得更好,但中药材生长周期短,土地闲置时易产生病害,中药销路也是个问题。如果复种烤烟,既能扩充增收渠道,又能缓解土壤病虫害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干!现在就干!”老陈拍着大腿道。

2023年,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老陈一丝不苟地按照科技兴烟技术要求,移栽、管理和采烤烟叶。地里的优质烟叶长势长相明显,成熟采烤出来香,卖上了货真价实的好价钱,除开买肥料、请劳力等开支后,净赚了10万多。

老陈算了一笔账,得益于轮作,土地状态好,2024年中药材应该也会增产,种植成本又下降了不少,预估收益也将比往年高一些。第一年轮作就尝到了的甜头,他表示,来年还会继续开展烟药轮作种植工作。

东峪村,烟稻轮作“先行者”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洼地到高地,每一次跃升都是崛起;白纸到画卷,每一笔描画都是出彩。烟叶产业多元化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老陈共同绘就,东峪村的党员干部们就带着乡亲们走在前头,奋力抓紧烟稻轮作“新机遇”。

“父老乡亲们,虽然烤烟种植的前期工作相较于种植粮食是麻烦了点儿,增加了烘烤、初分等环节,但只要烟叶质量高,不愁卖不出去,也不必担心价格低,烟叶收购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交售收益也能立马到帐,比起传统农作业好处多多呀!”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东峪村立足于山地资源,是慈利县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村落之一。过去村里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的大多是玉米、水稻等粮食,这类传统农产品价格低廉,销售渠道窄,除去村里人自用的部分,剩下的即使全部销售出去也难以改善生活。今年东峪村开展烟稻轮作,牢牢把握烟稻轮作新机遇,突破了传统单一农业种植的局限性,拓宽了集体经济收入途径;下半年又能迅速开展高质量晚稻种植工作,促进烟叶和水稻双丰收,简直是“天作之合”。

(烟农与政府书记在收购现场喜笑颜开)

村书记表示,今年以来全村试点种植烟叶50亩,交售烟叶70担,户均收入10余万元,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种植烟叶,但在村干部们的带领下,村民们仍然积极投入到烟稻轮作项目中。2024年东峪村拟扩大烟稻轮作种植面积至100亩,提供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预计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烟稻轮作已然成为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水稻在相同地块连续种植多年,会出现抗逆性减弱、水稻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从而导致质量不佳、产量降低。”村书记说道,“但如今不一样,烟稻轮作恰好改善了这一缺点,水稻不仅质量变好了,产量也大幅增加,口感较之以往也有所改善,乡亲们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余下的稻谷也都买了个好价钱。”

“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同时还能保护传统农业,种植中药、水稻又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效、减少农药使用,轮作让农民、土地都得到了最好的对待。积极引导烟农创新轮作新方式,产业振兴让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不再只是美好愿景。未来,慈利烟草将继续挖掘轮作新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全面提升轮作技术,重点聚焦于农,完善服务体系,致力于让农民增收、农业振兴、农村宜居,让轮作成为产业振兴的强效助力。(图片由宋兰兰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