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建交六十载 难忘两国恩师情——专访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日前,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接受《中国日报》专访,不禁重温起与法国、与钢琴大师多米尼克·莫赫莱等恩师的点点滴滴。

中法建交六十载 难忘两国恩师情——专访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05 09: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4月5日电(记者 张陨璧)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日前,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接受《中国日报》专访,不禁重温起与法国、与钢琴大师多米尼克·莫赫莱等恩师的点点滴滴。

生于1968年的许忠是一位由钢琴家转型的指挥家,他16岁时前往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在那里,他开始了与法国前后长达18年的“亲密接触”,并结识了生于1938年的莫赫莱教授。

“他在学院任教期间,我可以告诉你,他给我上课从不迟到。即使街上在举行大罢工,他也总是准时到。”

当时,法国的流通货币还是法郎,欧元尚未问世。

“买一杯咖啡需要两个半法郎——他总是从大衣口袋里掏出所需硬币,金额精准。”

许忠说,他最初的专业基础是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打下的。

而在巴黎国立六年系统严格的深造训练、莫赫莱等导师的指导,为他的歌剧指挥生涯奠定了“绝对的基石”。

他说:“在课堂上研究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时,你可以直接与这个作曲家本人对话,这真是莫大的幸运!”

近几十年来,许忠在国内外舞台上都很活跃,赢得诸多头衔,包括意大利维罗纳夏季歌剧节/歌剧院首席指挥、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的国际歌剧主席。

许忠在英国皇家歌剧院。

2022年,他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军官勋位”。

去年,他执棒法国著名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遂邀请恩师莫赫莱观看。

但令他伤心的是,莫赫莱现在几乎失聪。“他不再听我的音乐会了。这让我很难过。”

据许忠转述,这位恩师对他说:“如果我戴着助听器听音乐,却享受不了美妙的乐音,那我就浪费了你送给我的门票。”

许忠提到了另一个细节:现在,一位年轻的一流钢琴家单场演出收入可以达到美元六位数,而莫赫莱演一场最多也就一万欧元。

“莫赫莱教授常让我想起另一位伟大的老师——我的第一位中国钢琴老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羽。”

王羽是一位敬业、严谨的钢琴艺术导师,于2010年去世。教许忠十多年来,他没有收过一分钱,从许忠父母那里唯一收下的是一碗鸡汤。

“我们还会有他们这样的好老师吗?”许忠叹道。

【小标题:熟练掌握外语,树立文化自信】

对于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许忠来说,法国也给他提供着无限的灵感。

据他回忆,一位法国钢琴家曾在法国当地农村地区巡演,演奏经典作品。由此,许忠建议在中国建设更多中小型公共艺术空间,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表演艺术资源。

许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他眼中,法国帮助培养了一系列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例如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乐曲的作曲家陈其钢。

他还回忆了在巴黎求学期间与中国文化的种种重逢,如在香榭丽舍大街一家电影院观看经典影片《霸王别姬》。他说:“我们应该追求高质量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

今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作为首场在北京举办的中法文旅年活动,许忠于1月在国家大剧院指挥了法国作曲家古诺创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3月31日,许忠指挥了另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戏剧交响。这是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法音乐展演季的开幕演出。

“真是太巧了!今年是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年’!”许忠笑道。“柏辽兹的这套《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很华丽……它很好地体现了浪漫主义,很好展示了法国文化。”

今年5月,许忠还将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亲自用钢琴演奏法国作曲家布列兹的《记谱法》。

许忠日常在指挥排练。

回顾自己从钢琴家到指挥家、再到专业歌剧指挥的历程,许忠说“这是一段相当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作为歌剧指挥,你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征服法国观众。同样,如果要指挥意大利作品,意大利语要讲得好;德语曲目也是如此。”

他说,掌握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外语对其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果你能熟练掌握法语、流利自然地说出法语谚语,在巴黎你就能成为自己国家文化最好的传播者和展示者。”

相较于现在不少人沉迷于刷手机、看短视频,许忠说现在他还是更喜欢用大块的时间来读乐谱、阅读中法文书籍和写作。

他呼吁观众回到音乐厅、剧院和歌剧院去欣赏一整部杰作,而不是通过手机欣赏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歌曲高潮。

“我们看到的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指数级的爆炸式发展,比如AI视频生成引擎Sora的出现……但是,人的终极智慧还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许忠现在依然忙于国内外的演出和会议。他见证了交响乐团在中国各地的蓬勃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欧洲部分乐团接连合并、关停,用于乐团的公共开支不断缩减。

近年来,国内专业文艺院团在与外国合作方合作的过程中,因对方过错而产生的跨国纠纷也时有发生。

许忠希望国内的司法系统能受理更多涉及演出的跨国纠纷仲裁,提高这一方面的话语权。他说:“外国的合作方在中国举办的演出中违反了合同,却要求我们在他们的所属国起诉他们,真是荒谬。”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