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工作到你不能动为止,这样人生才圆满"--追记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原政委郭伟民

"要工作到你不能动为止,这样人生才圆满"--追记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原政委郭伟民

来源: chinadaily.com.cn
2024-04-03 20: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4月3日电 "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作贡献,要工作到你不能动为止,这样人生才圆满。"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原政委郭伟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刑侦战线,郭伟民始终奋战在大案要案、涉黑涉恶以及急难险重案件侦办最前沿。即使在病情最严重时期,他仍躺在病床上电话跟踪案件进展,指导侦办细节。2023年3月15日23时许,因抢救无效,他带着对未尽事业的深深不舍,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人民公安事业,年仅55岁。

自 1987 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郭伟民从一名普通侦查员逐步成长为全省公 安战线的刑侦专家,先后参与破获重特大刑事案件 300 余起,抓获各 类犯罪嫌疑人 1000 余名,侦破一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郭伟民的办公室里存放着他从2003年以来超过50本的工作笔记。上面密集但又整齐细致地记载着20年的工作细节。

1997年,福州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杨某金在作案的当晚便潜逃外地,从此销声匿迹。

"我们俩一起去了很多次他在浦城的老家,但是一无所获,这个人像是从这个世上消失了一样。"尽管已经过去近30年,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副局长侯振光仍记得当年自己作为侦查员和郭伟民一起侦办的这起案子。

时间来到2004年,郭伟民和侯振光的追凶之路走到了第7个年头。这一次,他们仍像之前一样,来到杨某金的老家,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

一名村干部闲谈间提起自己不久前听到的一件事:隔壁乡镇的派出所前段时间收到一封上海寄来的照片和协查函,一起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称是该乡镇的村民吴某某,但是经核实,俩人的外貌和年龄都相差太大,此事不了了之。

一个被作为闲谈谈资的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话题甚至没有在此停留,但郭伟民除外。他向搭档侯振光提出了想去看看的想法。

在隔壁乡镇派出所,郭伟民见到了那张上海寄过来的照片,一眼认出这就是自己苦寻7年的杨某金。

然而,之后的上海之行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伪装成吴某某的杨某金已经刑满释放离开监狱,无论是侦办盗窃案的上海民警,亦或是负责看押的狱警,甚至是同监室的人,都没有从他们口中获得任何有关他的任何信息。

在那个侦查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找这样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郭伟民没有放弃,而是翻起了监狱里的收寄件记录,发现曾有一个叫林某的人给杨某金寄过钱。林某是谁?在哪?没人能回答。"看似一道曙光,但还是要大海捞针。"侯振光回忆。

郭伟民没有沉浸在挫败中,而是继续翻看起来,细心的他在厚厚的记录本里第二次看到了林某的名字。这次他给关押在同监狱的另一个人程某寄了钱,程某的身份是能够确定的。案件自此打开缺口,势如破竹,作为公安部A级通缉犯的杨某金落网。

2004年,郭伟民带队远赴湖北抓捕一名身负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对方身体素质极佳,受办案条件制约,抓捕成功后只能使用一辆三轮摩托车将其带离现场。路上,犯罪嫌疑人负隅顽抗,打斗中三轮车翻倒,身上多处受伤的郭伟民硬是忍住疼痛,拼命死死按住犯罪嫌疑人,成功阻止其逃脱。

"命案、大要案、涉枪案、涉黑案,他既能指挥也能自己办,而且都能办得好。"和郭伟民共事20余年的侯振光评价郭伟民是个"全能型领导"。

2008年,郭伟民手上重启了对一起旧案的调查。那是一起多年前的持枪杀人案,因为素有过节,林某某被受害者家属指认为是幕后主使。但由于当年枪手及一些案件相关人员作了虚假供述,导致林某某被认定为无罪后释放。

旧案重查,往往面临着证据的灭失以及嫌疑人更加充足的应对准备,可谓困难重重。"没有证据,只能通过预审,看看能不能攻破。"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副局长连平是当年参与侦办的民警之一。

审讯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你问我答,而是一场攻心之战。郭伟民没有着急走进审讯室,而是先坐下来制定审讯方案。"他有个习惯,每次预审前,都要详细摸排梳理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家人信息、交友情况等等,事无巨细,然后才对症下药。"

在预审中,郭伟民依靠充足的准备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林某某在谈及自己情人时微小的表情变化,认定其情人是突破口,并最终成功攻破其心理防线,侦破了这起一开始被认为"无懈可击"的案件。

"他从不吝啬对后辈的教导和帮助。"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治处主任陈庆兰是郭伟民在警犬基地工作时的老同事,他记得,本是从事警犬兽医工作的自己正是在郭伟民的鼓励下学习了法律知识,并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将本已被淘汰的追踪犬"思伦"训练成福建省第一只缉毒犬。

郭伟民曾说过:"无论多大的困难,一定都能克服,专案工作不可以有任何的停滞。"在跟他共事过的专案组民警的眼里,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永远不知退缩,也从不允许自己停下。

早在2022年7月份,郭伟民就出现了腹胀不适的症状,但他不以为意,放心不下手头工作的他直到一个多月后才到医院检查。11月3日,确诊胃癌晚期。

2023 年 3 月 15 日,郭伟民同志因病情恶化,不幸牺牲, 年仅 55 岁。他曾荣立个人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4 次,获嘉奖 1 次, 被评为福州市"担当尽责、激情创业"好干部等。2023 年 6 月,郭伟民同志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1993年,我们刚结婚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我在部队的战友们都羡慕我,说他'白天会办案,晚上会做饭'。他做的酸菜鱼,儿子能吃一大盆。"郭晓玲说,后来他越来越忙,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没有吃过他做的饭。

有一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郭伟民到三明办专案,休息时给郭晓玲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当时觉得好笑,有丈夫在妇女节给老婆送明信片的吗?"郭晓玲笑了。

"因为伟民工作的特殊性,这些年我担惊受怕已成常态。"郭晓玲说,"我长期睡眠不好,他不回家我根本睡不着。"因此,郭伟民在每次重大抓捕任务结束后,再迟也会给郭晓玲报个平安,让她安心睡觉。

前几年,郭晓玲有提前退休的想法,郭伟民表示反对。他说:"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作贡献,要工作到你不能动为止,这样人生才圆满。"

"伟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他觉得办案重要,认为享受生活要等退休以后。"郭晓玲说,他多次提起半年时间没日没夜异地侦办、集中攻坚扫黑专案的宁德市北村,那是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雨天时云雾缭绕。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