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研究: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补偿项目未达预期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澳大利亚碳补偿计划下的“人为诱导再生项目”在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减碳等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澳研究: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补偿项目未达预期

来源:新华网 2024-04-03 08: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伦敦4月2日电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澳大利亚碳补偿计划下的“人为诱导再生项目”在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减碳等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环境法和环境政策的教授安德鲁·麦金托什等人领衔的团队,分析了澳大利亚碳补偿计划下的“人为诱导再生项目”实施效果。按碳信用额发行量计算,目前它是位居全球前列的基于自然的碳补偿类型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土地管理来“人为诱导”原始森林的再生。

据介绍,“人为诱导再生项目”涉及区域面积近4200万公顷,截至2023年6月,总计已发行超过3700万个碳信用额。该项目主要通过减少牲畜数量等措施改善土壤种子库储备状况等,以促进原始森林再生。但相关措施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放牧通常不会对木本植被覆盖产生实质性影响。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为诱导再生项目”下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182个项目,发现近80%的项目(143个项目)涉及的地区森林覆盖率几乎没增长或有所下降。研究人员指出,这意味着这些项目并没有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承诺,而购买了这些补偿项目发行的碳信用额的污染企业对气候的负面影响也没有减少。

碳补偿一般指个人或组织通过购买或投资于碳减排、碳封存等项目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碳补偿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气候政策工具,可以降低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并产生重要的环境和社会协同效益。

碳补偿可通过购买碳信用额等方式实现。按目前国际碳信用额交易市场规则,排放到大气中的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一个碳信用额单位,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可获得等量的排放权,这种与排放权“挂钩”的碳信用额可以买卖。研究人员指出,如果相关气候政策及交易机制缺乏诚信,反而可能增加碳排放量。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