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垃圾分类,践行低碳生活。3月26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三周年,全市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培训等活动,大力倡导垃圾分类,树立环保理念。
讲座宣传进社区 分类知识学起来
精彩实用的讲座、趣味十足的小游戏,知识竞猜……3月26日,由市城管委主办,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服务中心、成都东部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在三岔街道开展,70余名居民踊跃参与。垃圾分类主题讲座聚焦大家平时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宣传《条例》的同时也和居民互动,解决大家实操中的困难。“垃圾分类是好习惯,但我们平时经常拿不准应该怎么分,今天的讲座很有帮助。而且我还和其他人交流,学习了一些小技巧,实施起来更简单方便。”居民王女士表示。
近日,锦江区柳江街道联合锦逸社区也在锦城逸景A区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
活动中,由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进入楼栋,逐家逐户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宣传单,对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垃圾分类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帮助居民提高垃圾投放准确率。同时,倡导大家在家中常备2个垃圾桶,做到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分类存放。
参观垃圾分类全链条 探讨优化提升措施
近日,成都高新区开展2024年第一季度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实操竞进拉练活动。活动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投、收、运、处”全链条、全过程及宣传工作展开,整场活动均由垃圾分类基层讲师团队成员驻点宣讲,广泛动员了基层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多元主体。
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在中和街道时代天城小区汇合,在现场人员的讲解下参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投放智能垃圾箱点位和厨余垃圾“以桶换桶”点位,小区内同步开展了各类生活垃圾摆点宣传活动,现场居民积极参与,展示了浓厚的生活垃圾氛围。
随后,全体人员来到五根松智慧示范家居馆,智慧居家馆不仅具备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暂存和中转功能,承担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作用,进行垃圾分类VR体验教育,更是爱心驿站环卫工人、居民休息服务站,同时居家馆内大屏可呈现出垃圾分类相关大数据。大家还来到中和街道小型静脉家园,参观了厨余垃圾预处理智能分选、溯源计重、破碎压榨脱水工艺,全面了解厨余垃圾就地化预处理全过程。
活动最后,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和中和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新川片区垃圾分类一体化项目负责人对中和街道新川片区家庭厨余垃圾“以桶换桶”创新模式进行了详细汇报,并与参与本次活动的全体同志共同探讨垃圾分类优化提升措施。
从业人员系统培训 推动可回收物再利用
3月26日,大邑县分类办联合县商投局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再生资源行业培训会,培训讲师通过ppt课件向前来参加培训的再生资源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此次80余人参与。
培训中,讲师浅显易懂的普及和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分析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大邑县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并就“互联网+回收+垃圾分类”模式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办法、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展开交流、讨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可以将可回收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回收意识、完善回收设施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引领共创共享绿色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