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人民日报》 3月22日)
当前,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的铁路,在答题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中当先行,推动实现“物畅其流”美好愿景。
破除结构痛点,提升大宗物资铁运占比。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8.2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4%。该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我国物流市场的现实,一是煤炭、矿石、钢铁、建材、粮食等生产领域的大宗商品是主体,而资源在辽阔国土上分布不均;二是约7成运量由公路承担,而公路运输成本和污染显著高于铁路和水运。故此国家持续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以优化运输结构。铁路作为大运量、长运距、全天候、环保节能的典型绿色运输方式,既义不容辞,亦机遇难得。近年来,铁路深化市场化运营,与规模以上企业签订“总对总”物流总包合同,内部手续由铁路专业团队包办,推行“一票制”“一单制”“一窗制”,满足企业对物流周转效率的高需求。
打通区域堵点,布局体系适配“双循环”。中央财经会议指出,打通物流堵点要优化主干线大通道,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目前,全国铁路直通快运班列开行340条,“班列+两端公路”的多联快车产品覆盖全国省会城市,“班列+班轮”的铁海快线产品覆盖全国主要港口,国内1、2、3天快货物流圈加速成型。中欧班列运行线87条,覆盖国内108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有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解决接驳难点,延伸专用线入厂进港。铁路紧密对接国家物流枢纽总体规划,在全国建成165个铁路物流基地。大力建设铁路专用线,铺设更多钢轨“毛细血管”滋养物流园区、产业园区、港口及边境口岸,目前已实现80%左右的货物集中在8000余条专用线到发,大幅减少货物的短途倒装作业,让企业实现成本和时间双节省。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舒筋活络号角催征。期待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引下,明确任务目标和实现路径的交通运输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体系建设,完善谱系产品,如期实现物流降本目标。(韦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