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泉州奋力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访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泉州奋力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访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11 19: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11日电 (记者 胡美东 柯荣谊 王瑜)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接受了中国日报的专访。蔡战胜就泉州如何积极拥抱“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做强文旅产业,以及如何打好新时代“侨”牌等问题作出了解答。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

中国日报:今年两会,“一带一路”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请问,泉州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过程中,作出了哪些具体努力?有何突出贡献?是否可以分享一些具体的经验和做法?

蔡战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泉州勇于承担使命、主动融入大局,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为主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情感纽带等独特优势,努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和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贡献力量。

在众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泉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按照打造“海丝综合交通重要门户城市、海丝经贸合作重要门户城市、海丝文化交流展示重要门户城市”城市定位,持续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

在打造“海丝综合交通重要门户城市”方面,泉州持续抓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等建设工作,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港口航道、码头泊位以及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港口吞吐能力和海运网络支撑能力。

在打造“海丝经贸合作重要门户城市”方面,泉州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重点实施“国潮泉州”优品出海行动,去年来落地海外展销中心、海外仓32个,持续做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全市外贸六成以上出口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

在打造“海丝文化交流展示重要门户城市”方面,泉州全力建设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拓宽交流对接通道,不断提升“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城市辨识度。深入实施“海峡两岸闽南文化溯源交流工程”,巩固“民间信仰、宗族宗亲、传统文化、青年一代”四大交流品牌等,让交流交往更加广泛深入。

步入“一带一路”建设新10年,泉州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更好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

中国日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能否介绍一下泉州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此,泉州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这些举措又是如何助推泉州经济发展的?

蔡战胜:近年来,泉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树品牌、强龙头、提能级”为抓手,着力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的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86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54%,增速全省领先。2024年春节假期全市旅游人数、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泉州世遗传播呈“幂数增长”效应。

作为世界遗产城市,泉州着重做好“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两篇文章。一方面,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理念,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我们颁布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积极争取国家、省文物与世界遗产专项政策,储备、实施文物保护项目超120个,泉州古城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举办论坛、展览、研学社教等主题活动推动文物走出去,采取常态开展“沉浸式”展演、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元宵灯会等举措推进非遗“进”古城,持续扩大影响力。

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上,泉州牢牢把握福建省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各级政策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开展“文旅+”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品质+”,围绕22个世遗点和各县域历史文化特点,通过修旧如旧的“微改造”、展览展示、文化演艺等,在每个县(市、区)打造一条以上历史文化街区,全方位立体呈现海丝泉州,讲好世遗故事。二是“服务+”,开展“酒店及民宿发展”“导游扩量增质”“一部手机游泉州”等行动,持续完善“吃住行娱购”服务配套,锚定“三年时间新增酒店100家、星级酒店50家、酒店床位2万张”这一目标,加快推动酒店建设,提升过夜游占比。三是“演艺+”,常态化开展泉州提线木偶戏等传统戏剧公益性惠民演出,成功举办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首届“海丝”戏剧周、“遇见泉州”等活动;举办多场大型演唱会,观众超30万人,顺势推出“凭演唱会门票优惠逛景区”活动,把“流量”变“留量”,再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的“增量”。四是“影视+”,全力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去年新增影视机构36家,对接剧组17个,在泉州拍摄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有15个,持续繁荣影视产业。

中国日报:在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6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同一个关键词——“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请问,泉州如何发挥在外侨商与港澳台资源优势,融入新的发展格局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

蔡战胜: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950多万海外侨胞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九成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泉籍海外侨胞素来恋祖爱乡、情系桑梓,改革开放以来侨捐总额占福建省一半以上。在广大华侨华人的深情厚谊下,泉州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实施“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以侨为桥、以商为媒、双向奔赴,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力。

我们依托民生制造、网商货源地优势,发挥泉籍华侨丰富人脉资源和商务渠道等优势,拓宽交流对接通道,不断加速泉企泉商国际化。泉州获国家外汇局批准,成为全国第三、全省首个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城市,并搭建“刺桐侨汇”服务平台,为侨胞提供结汇便利化服务,促进华侨经济资源回流。

我们承办第三届中德科技论坛,创新举办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第四届“同心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发展壮大泉州市海外联谊会、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等平台,持续组织返乡经贸考察、赴外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密切海内外侨商泉商交流协作、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同时,我们正加大涉侨法律建设力度,推进《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以立法的形式加强侨乡文化保护;实施“留住根脉”华侨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工程,全面启动“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更好地延续泉州侨厝、侨居、侨村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华侨建筑保护体系,助推文旅经济发展,打造一批华侨旅游路线,让海内外侨胞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