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春光,邂逅美好│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

2024-03-08 09: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天是播种希望,播种梦想的季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第三届中国营地大会暨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今天在杭州举行。乡村振兴建设者,千名全国各营地运营者齐聚一堂,共同擘画营地发展的美好蓝图。

营地教育是一种以户外团队生活为形式,在自然环境熏陶下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多元化研学文旅产业是富阳的一大名片。希望以此为契机,把中国营地大会打造成为产业发展平台、沟通交流平台、人才集聚平台和宣传传播平台。讲好研学旅行的浙江故事、杭州实践、富阳探索,增强“研学旅行趣富阳”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把富阳打造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研学旅行首选目的地。

设计“五育五趣”研学线路体系,建设标杆基(营)地,打造主题研学产品,富阳正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热土。在富阳,森林覆盖率达82%以上的洞桥镇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素有“中国营地之乡”“中国研学小镇”之称。为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做好“营地+”文章,洞桥将其内涵延伸为“营地+农创”“营地+文创”“营地+艺创”,打造共营共富链。

洞桥是一个风光有味、人文有韵、建筑有品、产业有劲的研学之乡。自然生态型研学区是洞桥镇研学营地新赛道拓展储备区,以自然生态廊道为基底,将全面推进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户外露营、山地运动等深度融合。如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的“五自教育课程体系”,少年军(富阳)国防教育训练营地集军事训练,户外生存为一体的国防教育课程,野生君乡村基地“金木水火土”五院体系多元化课程等等,这些营地实践让洞桥营地之乡既有“流量”又有“留量”,孩子们真正“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的核心是“体验和见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社会化通用能力。面对研学旅行之“火”和研学旅行之“惑”,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中小学生校外实践研究中心叶乐安教授从多维度、深层次、泛领域进行了专业分享,探讨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基地营地发展之策需内外兼修,要顺应形势,依托资源,谋篇布局,引进人才开发特色课程,形成特有品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文旅产业正发生深刻变化,研学实践、营地教育、劳动教育等创新教育形态入驻,既为文旅产业升级迭代,也是为孩子成长深度赋能。大会现场,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签订了《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校地合作意向协议》,洞桥镇与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签订了《营地之乡校地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荞麦花支教协会与洞桥少年军营地签订了《促交流助共富合作协议》,洞桥镇还和浙江多安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拙木工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植予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签定招商合作项目。同时来自杭州阳陂湖湿地学校、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等五个研学基地主理人分别做了项目路演,大家对研学事业凝聚共识、把脉探因、建言献策,为洞桥研学旅行、营地经济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维、新活力。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迎着本届营地大会的春风砥砺前行,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创新发展的事业中。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我们一起通过研学旅行,通过营地教育陪伴孩子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中国的少年儿童长得更有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