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总工会经审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经审监督职责,加大审查审计力度,大力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连续12年被省总工会经审会评为“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A级(特等奖)单位”,并在全国工会经审工作调研交流活动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三举措”夯实经审监督基础
加强对经审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工会经审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凡是涉及重大事项都及时向市总党组请示报告,每年党组会和主席办公会专题听取经审工作情况汇报。健全工作制度,建立经审会主任参加党组会和主席办公会、经审会向市总全委会报告工作等制度,出台并修编《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制度》《南安市总工会经审会会议制度》等。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基层工会经审工作台账化管理,出台《南安市乡镇(街道)经审规范化考核标准》。
“五聚焦”搭建常态化经审监督体系
聚焦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开展审计,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劳模待遇落实、常态化送温暖等资金审计,通过审查审计落实提高2项劳模待遇。
聚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推进审查审计全覆盖。采取购买社会服务、与驻会纪检部门联审联查等方式积极开展“同级审”,坚持每年对本级工会年度经费收支预决算情况进行审查审计,对乡镇(街道)、系统工会做到“两年一审”,对机关、学校等基层工会做到五年审计全覆盖。
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审计,会同驻会纪检部门参与开展“1+X”专项督查,围绕工会经费管理使用“八不准”规定,加强对“三公”经费、会员福利、职工文体活动奖励等方面的专项督查。
聚焦经济活动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开展审计,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提交党组会或主席办公会研究前,须事先征求经审会意见,做到事前有审查、事中有监管、事后有审计,充分发挥工会经审监督的“经济体检”作用。
聚焦经费服务职工的方向开展审查审计,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法,检查对下补助经费和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促进工会经费使用向基层、向职工、向重点工作倾斜。
“三强化”推动经审成果有效转化
强化审计整改落实,审计过程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分析研判问题性质。对于容易整改的问题,通过“立审立改”;对于一时难以整改的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列出整改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对账销号;对于需要今后整改的事项,要求被审计单位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制定应对措施,完善相关制度,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强化审计成果运用,认真梳理近年来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汇编成常见的问题风险清单,并编印《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务问答40例》。强化对下指导服务,编印了《经审工作文件汇编》发放给基层工会使用,目前已更新编印3个版次,发放5000多册。
“三注重”加强经审组织队伍建设
注重经审组织建设,按照“三同时”原则,督促基层工会建立健全经审会,做到人员配备、办公设施、工作经费保障“三到位”,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开发区、系统(产业)工会经审会主任全部按同级副职配备,并选配具有审计、财会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工会干部负责经审工作。
注重经审干部培训,举办干部培训班、以审代训等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经审业务培训。以开展基层工会经费审计为切入点,主动下沉基层,对基层工会经审人员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业务培训指导,三年来,通过“以审代训”方式培训经审干部共500多人次。
注重理论研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对策建议,近年来在中国网、中工网、工会经审工作等多家主流媒体上发表经审工作经验交流、调研报告和信息报道等20余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