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杨永修:中国民族汽车品牌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更多的高科技青年人才

杨永修是从职业院校毕业、在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代表。

两会代表杨永修:中国民族汽车品牌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更多的高科技青年人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3-04 1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杨永修是从职业院校毕业、在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代表。基于成长经历,他格外关心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一汽有很好的‘传帮带’传统,现在我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所学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青年人才。”

近年来,以杨永修为带头人建立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项目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方面,开展快速试制、集成制造等多项试制技术研究,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自主解决技术难点130多项,培养徒弟30余人,学员获集团级以上荣誉110多项,国家级荣誉33项,为中国一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杨永修提交了3份建议,内容主要聚焦“推进新能源汽车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家自主高端数控设备研发,提升制造质量水平,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加快职业本科建设,服务区域支柱产业”等方面。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履职以来最开心的莫过于我们提交的建议得到有关部委的答复并落地落实。其中一份是教育部对我提出的关于加快职业本科建设服务区域支柱产业的建议的答复”。教育部在回复中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发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养培训。“这些答复让我感受到党心民心同频共振,政声民意交融共鸣。我希望用这份履职答卷和今后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汽车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杨永修说,一年的履职经历给予了自己参政议政的宝贵机会,提升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结构,对人大代表应肩负的责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他说:“国家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很幸运自己成为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身处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对于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杨永修充满期待。过去一年里,深入企业重点研发岗位、职业高校、民营企业、乡村社区开展走访调研的他,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把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需要履行的职责融入了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之中。他说:“当好代表就要始终沉下身子、倾听人民心声,这样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杨永修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杨永修透露,今年他准备向大会提交“加强新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实施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助力东北振兴项目”“支持吉林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本科大学”“车载领域单北斗卫星定位应用”“构建职业本科优质就业渠道,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5份建议。在今年提出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他建议围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发高端技术技能岗位,破除学校学历要求障碍,以能力论英雄,畅通职业本科层次人才高端就业通道,进而改善职业本科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缺乏社会知名度的窘境,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

针对未来5年吉林省汽车产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缺口现状,杨永修建议,要从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利用吉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支持吉林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本科大学,优化现代汽车产业人才供给结构。

作为青年产业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杨永修说:“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很幸运,生逢其时。无论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还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都为我们产业技术工人的成长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另外得益于中国一汽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红旗的跃迁发展,使我们这些一线工人有了参与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的机会,这对于我们青年技术工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机会与经历。未来,面对汽车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入,对于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我所能做的就是立足本职,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攻关,为一汽的发展,民族汽车品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所能做的就是始终和广大青年工人站在一起,听取和反映他们意见和要求,为他们服务,并和他们一起为建设制造强国共同奋斗!”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