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两会”上,高水平开放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迎来第一个新疆“两会”之际,未来如何更好地“扬帆远航”备受市场关注,也成了社会大众的“经济焦点”。
从许多代表们的交流发言中可以看到,自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从各地州报告的成绩来看,这些成果离不开近年来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经济的科学、精准、有力有效地调控。这也离不开全疆各族儿女共同努力、深耕实干。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79.66平方公里,包含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3个片区,其中乌鲁木齐片区134.6平方公里,喀什片区28.48平方公里,霍尔果斯片区16.58平方公里,于2023年11月1日挂牌成立。
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成为代表关注的新问题。
在此次新疆两会期间,来自天山南北的“两会声音”正在为不断聚焦新疆自贸区的“试验田”功能,提升制度供给水平,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探索制度型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形成更高标准的制度环境,展示新疆智慧!
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经开板块的特点是“四位一体”包括: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国际陆港区和综合保税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去年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天山号”班列成功发运,实现常态稳定开行。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260亿元占乌鲁木齐市外贸总量的比重从去年22%提升至36%,企业活跃度从22%提升至43%。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也落地乌鲁木齐经开区,将有力推动纺织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
随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新疆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自由化和便利化要求更高的发展趋势,全球自贸区大多以货物贸易自由、服务贸易自由等“八大自由”为首要要求,而乌鲁木齐自贸试验区在数据流通、税收监管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今年我们将聚焦服务市场主体,推进自贸试验区企业服务专区综窗完善,优化审批程序和审核监管。”自治区人大代表玛丽娜说,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强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延伸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和业务办理服务功能,提高通关、物流、退税、信贷等一体化服务能力。
2023年,乌鲁木齐自贸区搭建了“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率先推行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证照同办”业务,落地了首家“一站式争端解决中心”,多家银行都在区域内设立了自贸区金融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持续优化。
代表们热议之后,共同认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新疆自贸区发展的初心与使命。未来,新疆自贸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先导作用,成为明亮的指路灯塔。
“我来自巴基斯坦,我们有中巴经济走廊,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口岸在各自地区都发挥作用,新疆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对巴基斯坦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长久以来的友好关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双方在未来合作的巨大潜力”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公使比拉尔·乔杜里说。
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成立以来,喀什不断推动“两国双园”国际合作、南疆海关业务集中审核中心、综保区与机场“区港一体化”、国际邮件互换局等14项创新举措取得积极进展。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出台36项金融措施,设立50亿元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落地发展。截至目前,喀什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38家、总数达到2737家,新签约项目48个、协议投资额239.8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518亿元、占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两项试点任务成功复制落地。
喀什自贸区片区是我国在南疆地区独设的一个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129项改革试点任务,其在喀什地区的开放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里程碑式的影响力。
自治区人大代表李宏琪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要素资源区位优势,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产业,大力推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培育壮大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两国双园”“区港一体化”“南疆海关业务集中审核中心”、智慧口岸“属地直通”等创新发展新模式,以产业优势加快项目集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针对喀什自贸试验区开放水平尚待提升等问题,喀什各方坚定目标,集中精力,以自由便利为核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高水平开放寻求突破。企业作为新疆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支柱,喀什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推出一系列富含“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些政策举措对企业而言,无疑释放出积极信号。
首先,这些政策措施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营造更为宽松、便捷的经营环境,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其次,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自贸区建设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自治区人大代表杨蕾雅说,这对于推动新疆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就业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发17号文件成功推动喀什进入“自贸新时代”,带动外贸进出口历史性突破800亿元大关、喀什经开区GDP增幅高达32%、综保区贸易额从全国第49位跃升至第27位,全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建成投用,喀什徕宁国际机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突破30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广交所、深仲院和国际邮件互换局等纷纷设立喀什分中心,时隔6年恢复举办“喀交会”,组织9个经贸团队出访周边国家,昔日的“丝路古镇”正焕发着新的蓬勃生机。
关于新疆自贸试验区区域联动溢出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自治区人大代表艾尼瓦尔·吐尔逊建议,我们应该坚定战略决心,着力巩固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实现更为扎实的发展。号召带动大家积极承担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努力将粮食种植面积扩大至800万亩以上,为自治区实现“区内结余、供给国家”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突破年’行动,力争规上工业增长25%以上,坚决扭转二产偏弱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全链条、全要素提升“六要素”短板,持续打响‘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旅游金字招牌。
接下来,新疆将会主动转变观念,把对内开放的步伐迈得“再大一些”。全力完成70%以上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加快形成“121+14+N”制度创新试点示范;大力实施经开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和三年倍增行动,确保基础设施配套达到90%以上;扎实推进综保区提档升级,坚决站稳全国第一梯队,带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落地经济”转变。
在自贸区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人大代表们围绕新增长展开讨论,以“高含金量”一词概括“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意义。通过实证分析,总结自贸区再次升级的经验,以务实举措推动提质增效,迈向制度型开放。当众多的声音交汇,便是天山脚下的一起向未来,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加快流程优化再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