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镇康县赐福彝寨旅游景区聚焦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以“点穴位”工作模式,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围着火塘“话家常”等方式,全面收集村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和发展诉求,及时建立“问题诉求清单”“发展诉求清单”,切实将“两个清单”变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金点子”,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发展建设的内生动力。
“德才,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在景区开办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农民夜校想学点什么?对景区下步发展有些什么意见建议?” 虽然冬天的夜晚格外冷,但管委会干部施文明和村民杨德才围着火塘畅聊景区未来发展的热情根本停不下来。对施文明提出的诸多问题,杨德才毫无保留的说。“我非常支持开办农特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举措,老百姓有个卖山货的地方,也多了一项收入。另外,我觉得景区抗战遗址可以重新进行开发,让它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蒋建福和妻子小英在几年前就在村庄开起了饭店,但是受景区整体规划限制,饭店所在区域没有打卡点,游客人流量少,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在走访过程中,蒋建福说:“建议景区的旅游设施可以往老寨门附近合理布局,这样到景区的游客也可以均匀分布,还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发展。”
赐福彝寨旅游景区位于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有农户56户272人,国土面积0.7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政策的推动下,目前景区发展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仍然还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服务质量弱、特色化不明显、群众参与程度低等突出问题。
为加快景区建设和发展步伐,破解景区发展难题,赐福彝寨旅游景区围绕打造“镇康乡村旅游名片村、示范村”目标,围绕“办好”农民夜校,“赶好”山街,“谋划好”景区发展等方面,用活用好“六户联保机制”,建立常态化挂钩走访“话家常”工作制度,充分激发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村民纷纷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献计”。
禹绍辉是赐福彝寨景区管委会主任,2023年8月,刚入驻景区时,他发现村里的旅游基础设施虽然已基本建好,基本的旅游业态也都有了,但面临最严重的就是“景区资源价值高、村民参与项目少”的问题。发现问题后,禹绍辉带领工作人员到村里挨家挨户走村访户了解情况,以提高村民收入为目标,全面收集村民发展意愿,合理布局乡村旅游发展业态。禹绍辉说:“我们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就是要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大到整体规划,小到人居环境,我们将按程序请示上报,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逐一进行落实销号。”
赐福彝寨景区充分关注村民参与村庄发展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村民参与乡村发展热情,引导大家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最终实现成果共享。截至目前,共走访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涉及6个方面、正在落实6条。下步,赐福彝寨景区将持续用好围着火塘“话家常”工作机制,并结合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多方整合资源,真正让村民发自肺腑的“知心话”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金点子”。(临沧市镇康县赐福彝寨旅游景区赵玉雪 余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