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是乡镇抓基层、打基础的抓手。2023年以来,南伞镇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抓好人才、产业、组织保障,实现村集体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躺着”到“跑着”的华丽转变。
抓好人才工作,发挥“头雁效应”。 村干部是乡村发展的“领头雁”,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头雁效应”得以生成和发挥的关键因素。抓好选人用人,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时,精准识别高素质、能力强、作风硬人才,通过人才回引、培养帮带推荐16名“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更换“新鲜血液”进入到村“两委”班子中,全镇村两委成员35岁以下43人,占36%,大专以上学历70人,占59%,致富能手1人,组建成一支能创业、乐兴业、会成业的村委班子,不断提升班子“造血”能力;抓好村干部学习教育,2021年至今开展换届培训、技能培训、田间课堂、乡村振兴下沉培训班等学习培训共16期,培训覆盖面4365人次,村干部获取知识渠道不断扩宽,培训呈专业化、规范化、多样化发展,及时填补村干部知识空白,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能力。
抓好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抓好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2023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20.23万元,完成全部村10万元以上、70%的村20万元以上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兴产业,增产增收,谋划一条以传统产业为主,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为辅的“多道赛跑”致富路。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抓好稻谷、坚果、核桃、茶叶等传统产业。21万亩澳洲坚果喜获丰收,壳果收购量达1.1万吨,产值8600万元;新植甘蔗8473亩,产值2856万元;种植烤烟3025亩,产值1060万元。发挥本土优势,让特色产业“生根发芽”。主动融入全县肉牛加工全产业链建设,建成田坝村肉牛屠宰加工厂和白岩村肉牛种源繁育基地。挖掘潜力培育新兴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路径。依托刺树丫口“阿数瑟”文化传承体验示范基地建设,将白岩村皮匠寨苗寨旅游创建成为镇康县“农文旅”融合发展促乡村振兴8个示范点之一,有效推动乡村旅游新业态。想方设法找路子,补齐发展短板,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持续落实边民互市签单政策,边民收益达446.46万元。
抓好组织保障,管理与激励并行。 细化村集体经济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制定项目、资金、财务台账,加强开支审批、财务审计。同时,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将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绩效奖励挂钩,明确奖励占比,合理分配发放村集体经济绩效奖励。2023年以白岩村为试点,共发放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绩效奖励6.72万元,充分调动村干部和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全面提升南伞镇村集体经济“内生动能”,激励村组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实现村集体经济由“单一型”低层次向“多元化”高水平发展的转变,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日子有奔头。( 临沧市镇康县 南伞镇 人民政府 高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