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灼甫草场的绿色振兴之路

经过三十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灼甫草场从一片荒芜的山坡秃岭变成了焕发生机的草原。灼甫草场的绿色振兴之路,是威宁探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的一个缩影。

贵州威宁:灼甫草场的绿色振兴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04 18: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经过三十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灼甫草场从一片荒芜的山坡秃岭变成了焕发生机的草原。灼甫草场的绿色振兴之路,是威宁探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的一个缩影。

20世纪80年代,著名草原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在对南方草山草坡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后,提出了改善草原生态与提高生产力要双管齐下。如今已9旬的任继周,还曾提出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畜产品单位,以此来解决难以评定和比较不同畜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小这一问题。

1986年,灼甫草场的草地畜牧业系统工程试验正式建立。这一系列理论与试验在牧区得到了广泛实践,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飞机播种后,贫瘠的山地生根发芽,零星的草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截至目前,灼甫草场面积近9000亩,其载畜量达2000余头牛、5000余只羊。畜牧业已成为该县重要支柱产业,让当地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许多牧民都已成功实现买车梦。

今年73岁的文忠诚,是雪山镇养殖大户管绍刚聘请的“牧羊人”。 “我在这里的工作就是看管好110头牛,放牧时间从每年的5月到10月,一年大概有25000块钱!”文忠诚对自己现在的年收入非常满意。

“小时候的灼甫草场草都是野生的,当时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很严重。”文忠诚补充道。为了避免这类生态灾难再次发生,当地牧民则根据草地草量来进行放牧。

“我家采取了科学的耕作方法,每三到五天放一次牧,控制牛羊的数量。”管绍刚说道。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种植业的发展也迎来了转机。吕永坤是雪山镇谢家村苹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他说:“我们这片果园有1000亩左右,总产值可达450万元以上。现在交通便捷,从威远市区到这里也就一小时车程,每天来苹果基地打卡、摘果的游客有数百人。”

“我们组团自驾游来采摘苹果,十个人采摘了四五百斤苹果,车子后备箱都塞满了。”来自小海镇的游客黄奕说道。

由于品质良好,谢家村的苹果已远销到上海、北京等地。在吕永坤的技术指导下,谢家村种植苹果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果农有数十户。

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威宁每个村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例如林下种植烤烟、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林下种养殖业。

据雪山镇林业站负责人安清逸介绍,自2013年以来,雪山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种植华山松等林木5.5万余亩,种植苹果5.8万余亩,种植花椒7000余亩、核桃5000余亩。

“绿化造林重在管理,否则毫无成效。”安清逸说道。为了管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林业站专门组建了一支267 人的“森林巡护大队”,常年风雨无阻地巡山护林。

在灼甫草场,100余台“大风车”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能源。这是贵州目前最大的“风光互补”发电场,每年能提供清洁能源电量4.5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年均可节约标煤1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杨军 王松松 编译 罗思扬)

原文见1月4日中国日报旗舰版、香港版7版、国际版5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1/04/WS6595fe24a3105f21a507a739.html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