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分享】尹珂: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青年缩影

未来长期的人文交流一定需要更多的面对面互动,从而打造更多的中国-东盟学术共同体。

【青年分享】尹珂: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青年缩影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03 15: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博士生,目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交流,我主要从事东南亚国际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等研究。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人文交流是重要支柱。作为一名在新加坡访学的博士生,我有两重身份的叠加:关注东南亚的研究者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实践者,叠加身份使得我对中国和新加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人文交流深有体会。接下来我结合我本人亲身经历的三个例子来谈一下我对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感悟。

第一个例子是北京大学有一个社团叫东南亚协会,自2016年至今协助组织举办了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青年峰会。峰会由一群关注中国-东盟事务、热衷于透过对话及交流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中国与东盟在京学生联合发起,共同探求中国-东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同学,他们是这一峰会最早的组织者。今天来自新马的留学生已经成为每年青年峰会的主力军。据最早的新加坡留学生组织者所说,他们参与创办这一峰会的初衷和愿景就是希望通过能够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学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今年3月,我参加了北大东南亚协会招新后的破冰活动,其中包括东南亚知识测试,题目涵盖东南亚各国历史、地理与文化。在分组合作答题中,我和几位新马留学生在同一小组,我们通力合作拿到了第一名。在欢声笑语中,我能感受到中国与东盟青年学生的互动热情。

第二个例子是今年6月,我和一批中国青年学生到柬埔寨暹粒参加中国-东盟青年领袖模拟峰会。峰会组织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80余位青年代表围绕中国-东盟关系、数字经济、教育公平等议题模拟举办会议、制定成果文件等形式开展互动交流。根据组委会统一安排,大家模拟代表不同国家和机构,比如我在东盟秘书处的模拟代表团里,其中就有来自中国、印尼和菲律宾的学生代表,大家在一起互动交流,相互合作完成秘书处的职能。在峰会上,也有不少模拟代表团里能看到中国学生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学生通力合作,处理文本、回答问题。而作为东道主的柬埔寨青年更是积极为大家介绍当地饮食和文化。我依然记得中国代表团回国的那天,不少东盟国家青年代表在门口与我们依依惜别。那个场景就是中国与东盟之间人文交流的缩影,也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青年实践。

第三个例子是我在新访学期间,与本地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感悟良多。我的外方导师研究致力于挖掘东南亚地区的思想和文化,他的研究强调要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维桎梏。他曾和中国学者一起编写了亚洲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有很大的共通性。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致力于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学者也在致力于挖掘本地区的自主知识,未来中国和东盟的学术界之间可以共同开展亚洲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在交流中,有一位本地的青年学者对中国的东南亚区域研究动态非常感兴趣。我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科的建立、发展和东南亚研究的相关动态。他深受震撼,表示他之前虽然有所了解,但是没想到中国的区域研究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因此未来长期的人文交流包括学术交流一定需要更多的面对面互动,从而打造更多的中国-东盟学术共同体。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