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星河回响——文物活化利用”专题研讨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星河回响——文物活化利用”专题研讨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02 18: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北京召开“星河回响——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专题研讨会”,邀请文博专家、地方政府代表、酒行业协会代表、文化企业、酒行业专家、媒体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让沉睡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的光彩。

国博实现由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映射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在研讨会上表示,一年多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人才、藏品、技术、学术、运营等优势为支撑,初步实现了国家博物馆由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映射,陆续推出国博虚拟数智人“艾雯雯”“仝古今”,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俑立千年》,中华文明云展夏商西周试点,首个智慧展厅“数说犀尊”等文物活化利用项目。

据杨帆介绍,国博还将联合著名白酒企业剑南春推出《天文图》碑文物活化利用系列文创产品。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南宋《天文图》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石刻实测星图之一,它所蕴含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特别是人文情怀,值得以各种形式发扬光大。《天文图》碑系列文创产品的推出,将增进人们对古代中国科学和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文物活化利用,需要社会各界支持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处主持工作副处长朱晓云在研讨会上介绍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推出首个智慧展厅“数说犀尊”,突破常规展陈模式,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等技术,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这件国宝级文物进行全方位解读。

故宫博物院文化产业管理处处长李滨在研讨会上表示,故宫博物院近年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将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与时代相结合,并在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传播开来,弘扬下去。

三星堆管委会副主任贾苏竹在研讨会上表示,“虽然三星堆有精美绝伦的文物,是不是就大可去创意、构想、开拓?不是的,我们必须慎重,我们有原则和底线,必须尊重文物,遵循市场规律。一方面要保持文物固有机理和固有文化特质,另一方要了解受众和市场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大胆去探索。”目前,三星堆在文物活化方面的尝试主要包括文创产品、纪念品、艺术品的开发,以及进行IP授权等,例如,近年来与剑南春联合推出的青铜纪系列文创酒,获得一致好评。下一步,肯定是文化出海,进行跨界交流,让古蜀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走出国门。

作为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四川德阳市正统筹全市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推进三星堆遗址保护、考古发掘、研究阐释、活化利用、宣传推广。德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廖凯在研讨会上表示,德阳地处神奇的北纬30°,三国文化、儒家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白马关、庞统祠等三国名胜星罗棋布,中国名酒剑南春更是为这座城市增添一抹浓香。德阳希望通过打好“保护、创新、弘扬”三张牌,擦亮“世界三星堆、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力争到2026年,三星堆争取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基本建成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生态优美、特色显著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群落,推动德阳成为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国博与剑南春结成国博文物活化合作伙伴

剑南春获得国博文物活化伙伴称号

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博与剑南春还达成了未来九项合作规划:结成国博文物活化伙伴、助力国史文物抢救工程、举办酒文化鉴赏活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启动精品展览全球推介行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专项、实施国博名家培养工程、支持剑南春酒史博物馆建设。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锋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剑南春积极探索文博、文旅、文娱相关领域,设计和开发了众多联名文创产品,以及近百款联名文创周边,让人们感受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进一步体验到生活之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物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剑南春非常荣幸获得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伙伴’称号,并与之开展更为广泛的深度战略合作。剑南春愿与国家博物馆一起,为赋能文物活化、助力文化传承、守护中华文脉,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文物仿制品“兔首”和“鼠首”赠予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推动两者在文物活化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作为国博《天文图》碑文物活化利用系列文创产品的一部分,国博和剑南春将以国博藏《南宋天文图碑拓片》为创作灵感,携手推出天文纪文创酒,将中国古代天文学和白酒文化进行融合创新表达。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表示,在这个星图上有非常多的小点,每一颗小点代表一颗星,这一石刻天文图上共有1440颗星。当你夜晚仰望星空的时候,和古人看到的是同样一片星空,这是非常浪漫的事情。中国古人不仅把星星刻到星图上,背后还蕴含更深的哲学理念,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我们在天上看到的东西和地球上的东西是相互对应的,比如星图最中间的紫薇垣代表紫禁城,皇权最核心的部分。太薇垣代表政府,天市垣代表着民间。这次《天文图》碑文物活化利用,对于向世界传播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及中国哲学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