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铜仁:中医茁壮成长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深度】铜仁:中医茁壮成长

来源:微铜仁 2023-12-29 19: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健康服务重心从后端向前端推移,促进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构建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加强中医人才建设,优先发展中药产业等系列举措,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民族民间医药创新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成效凸显。

构建四级中医服务体系 

有效保障人民健康

入冬以来,进入了流感高发期,在思南县张家寨镇林家寨村卫生室,不时有群众前来看病问医,村医林家昌、何邦华每天要为30多位群众接诊。同时,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作用,他们还熬制中药“大锅汤”,免费为看病的群众御寒和防治感冒。

“天气越来越冷,感冒和咳嗽的村民越来越多,除了给乡亲们看病、开药,我们每天都熬制‘大锅汤’,让来看病的乡亲们喝点热汤暖暖身子,还可以预防流感。”林家昌说,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包括食疗、膏方、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未病理念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强调通过预防保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

思南县村医林家昌正在给村民抓药。

在思南县许家坝镇卫生院中医馆,走廊两侧挂满了精美的中草药图片和中医疗法疗效说明,馆内中医针灸推拿室、艾灸理疗室、中药熏蒸房、煎药室除了拥有传统中医所需的各种设施和器械外,还配备了现代化中医诊疗设备,让中医诊疗更加科学精准,彰显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我们以传统中医诊疗方法为核心,开展了针灸、推拿、艾灸等诊疗内容,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优势,运用中医养生、保健、调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许家坝镇卫生院中医馆住院医师唐文坤介绍。

思南县塘头镇的李女士入冬以来便咳嗽不止,吃药打针不见好转。她来到镇卫生院中医馆进行调理,在服用中药汤剂配合中医推拿后,不到半个月症状明显好转。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我们在各乡镇卫生院重点打造中医馆,按照‘一馆一特色’探索基层中医特色诊疗服务。目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已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思南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成林说。

石阡县中医医院经典病房。

在石阡县中医医院经典病房,中医理疗越来越受到市民的追捧。记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正在用中药泡脚,旁边的理疗室里,医生正在给老年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中医经典病房强调“学经典、用经典”“医教并重”,突出中医在扶正祛病,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的特殊优势,注重国内古今名医经验继承及科内名医经验传承,加强科室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引进,不断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调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不断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提升中医药防治疾病能力,更好地造福百姓健康。

中医针灸。

在铜仁市梵净医馆,前来就诊的市民络绎不绝。梵净医馆是铜仁市中医医院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设立的中医特色诊疗馆,汇集铜仁知名中医专家以及东莞来铜帮扶的医疗专家,充分发挥中医内、外、妇、儿特色就诊服务优势,配合中医治疗,形成独有的治疗特色,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就诊服务。 着力打造四级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织密群众“健康网”。近年来,铜仁市出台《铜仁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铜仁市创建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铜仁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建立起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很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松桃民族中医院骨伤二科中医经典病房。

截至目前,铜仁市建成基层中医馆181个,其中,省级示范中医馆1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覆盖率达100%。全市现有中医医院17家,已实现县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有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92.31%。 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均配备1名以上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药服务率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率达70%以上。

强中医人才建设 

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建设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

石阡县中医医院经典病房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罗玉红介绍,为加快经典病房建设,该医院始终坚持“人才兴院”战略,紧紧围绕医院发展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紧抓人才引进与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等环节。

通过“师带徒”形式,石阡县中医医院系统挖掘、整理、继承、应用陈贤英老院长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其在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方面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培养学术性传承团队,力争打造一支具备传承和创新能力及学术后劲的中医经典人才队伍。把科室业务骨干“送出去”,到省内外中医医院跟随名中医学习,不断夯实中医振兴基础,确保中医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同时加快推进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为中医人才成长提供平台,持续提高医院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救治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能力。

“通过建设中医‘经典病房’,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诊疗技能,不断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为患者健康护航,持续推动石阡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罗玉红说。

“通过出台《铜仁市中医药传承乡土人才评价办法》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中医传承人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符合铜仁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传承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铜仁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费树发说,铜仁正在抢抓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重要契机,大力推动中医药精华挖掘和传承发展工作,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铜仁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局今年联合为22名中医(专长)医师颁发“铜仁市中医药传承乡土人才”证书。

铜仁市为22名中医(专长)医师颁发“铜仁市中医药传承乡土人才”证书。

今年4月1日,铜仁市中医医院莞铜学术交流会暨刘恩明拜师收徒仪式在梵净医馆举行。毫火针创始人刘恩明教授按照中医传统收徒礼仪将李陈、黄国彪、李洁、陈志、杨巧玉5位医师收到自己门下。 “中医师承是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途径。”铜仁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陈说,铜仁市中医医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传承中医药文化,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开展中医学术交流,助力铜仁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的核心目标。 2021年来,到铜仁帮扶的莞铜卫生健康协作医疗服务队队长、铜仁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黄国彪,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将广州中医医院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和铜仁市中医医院的实际相结合,用心思考医院的布局、发展和未来,为医院的改革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建章立制。

铜仁市中医医院莞铜学术交流会暨刘恩明拜师收徒仪式。

截至目前,黄国彪共组织协调赴铜帮扶1个月以上的东莞专家29名、其他专家70余人次,协调引进广东及东莞市名医名家在铜仁市中医医院成立了9个广东名医工作站,并收授铜仁市中医医院26名优秀青年医生为学术传承人,引进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毫火针等新技术49项、填补技术空白48项,开展培训及学术会议153场次,协助完成手术520台、其中骨科等高难度手术80多台,危急重症抢救30余次,开展中医特色治疗800余次,诊疗人次超3000人次。同时有计划地选派铜仁市中医医院多名临床及行政骨干赴东莞进修学习。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2021年11月18日,铜仁市召开中医药大会。会上,为20名“铜仁市民间名中医”、10名中医药“无偿献方献技”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东西部协作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

截至2022年底,铜仁市共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582人,75名民族民间医生获得贵州省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建成国医大师工作站2个,培养全国基层名医中医专家传承指导医师15人,省级中医名医传承指导老师48人、传承人96人,市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人指导老师10人,传承人20人。 中医药人才规模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分布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机制不断完善,铜仁正着力打造机构覆盖全市、机制更加完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打造中药全产业链

为全民健康提供中医保障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推进“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江口县淫羊藿种子种苗基地,村民正在忙着除草、浇灌,一片生机勃勃、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基地面积1600余亩,主要从事淫羊藿育种、育苗、种植栽培等业态。 近年来,铜仁市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品牌打造,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方位精准推进,全要素强化保障,有效推动了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不断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

沿河县晓景乡玉竹生产基地。

冬季万物收藏,唯有“中医”一枝独秀。近年来,铜仁精准规划布局“两山两江”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布局以德江为核心的天麻种植区,以印江、石阡为核心的黄精种植区,以江口为核心的淫羊藿和缬草种植区,以德江、思南为核心的花椒种植区。 据介绍,铜仁境内孕育野生中药材品种2287种,其中药用植物2086种、药用动物175种、药用矿物26种,堪称“梵净药库”,黄精、天麻等27个中药材品种进入贵州省第一批道地药材目录,占全省95个的28%。

沿河县晓景乡金银花生产基地。

铜仁市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加大优质品种培育,擦亮“黔药”金字招牌,发挥全国首个“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引领作用,聚焦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民族药独家品种的二次开发、市场开拓。同时,以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强化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护,完善道地中药材品牌体系建设,培育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黔药”品牌价值。 铜仁培育的多花黄精优良品种“贵多花一号”成为我省唯一省级认定的黄精品种;天麻酸枣仁咀嚼片获得国家健字号批文;已有梵净山黄精,江口淫羊藿、缬草,石阡黄精、思南吴茱萸等6个贵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公用品牌中药材品种。 11月30日,铜仁市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座谈会在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会上,各生产企业和用药单位共同探索全市中药产业发展新路,推动铜仁持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进一步助力全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铜仁市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座谈会。

据悉,铜仁市先后引进国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同德药业、御元堂等省外优强企业,培育了德江洋山河、石阡古耕农牧、江口苗药等本地优秀企业,现有中药材龙头企业27家(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市级14家),中药材加工企业103家,经营主体893家,其中同德药业年产值突破4亿元。 截止目前,全市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39个,“定制药园”18个,200亩以上中药材规模化基地248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1万余亩,中药材年产量达23万吨,产值达40亿元。已初步形成梵净山、佛顶山、锦江河流域、乌江河流域“两山两江”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培育了黄精、天麻、淫羊藿3个重点品种和7个优势品种;黄精、百合、玉竹种植面积全省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淫羊藿种子种苗基地、黄精规模化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八月瓜、缬草种植及加工基地;创建了德江、石阡、印江3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大县。

沿河县官舟镇中药材基地。

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中医药发展事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和创建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把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服务体系,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投入,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麻占江 文/图)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