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服:以优质服务助力南海东部油田增储上产

2023-12-26 16: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3年,中海油服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深圳基地(简称深圳基地)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提升市场开拓能力为抓手,聚焦一体化战略,围绕南海东部油田重点项目,以优质服务挖潜市场空间,多措并举推动提质开源,为南海东部油田增储上产贡献COSL力量。

筑牢安全防线,基层基础管理再提升

2023年深圳基地通过加强重点作业风险管控,狠抓关键岗位技能提升,平稳推进队伍组建和扩充,有效保障了增储上产队伍需求。全年队伍数量增长20%,钻修井作业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5%,全年未发生可记录事故,保证在作业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年安全形势平稳可控,以实际行动践行“南海大东部”理念。

在基层基础能力提升方面,深圳基地以红旗班组建设为抓手,进行网格化的班组管理责任划分,建立标准化的《红旗班组管理指南》及《关键岗位操作指南》,不断提升基层作业单元负责人履职能力、基层班组自主管理能力;持续发挥标准化“五位一体”培养机制和“八步法”培训模式优势,建立《员工岗位手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卡》,持续提升队伍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

塑造品牌效应,一体化成效再彰显

今年以来,深圳基地充分发挥片区多专业协同优势,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个配套管理和分配机制”加速实施一体化服务模式,努力带动片区各业务线进入区域市场,聚焦油田全生命周期客户资产增值,打造COSL一体化品牌。

在陆丰12-3开发井一体化项目上,深圳基地发挥属地作用,在技术支持、队伍资源、后勤保障等方面为项目保驾护航,高效优质服务获得作业者书面表扬2次。在流花11-1弃置项目上,深圳基地协同中海油服片区各单位高质量完成18井次作业,其中水下套管切割打捞回收作业,是事业部水下切割技术在深水水域的首次运用。在低产低效井治理项目上,深圳基地在惠州某油田实施的MUR增产技术,是中国海油首口应用全套自研工具完成作业的典型示范。

拓展工技业务,南海东部再创佳绩

深圳基地注重与客户的深度技术交流,推动建立与客户技术推介交流机制,自上而下培育全员客户意识,把客户要求转化为自身努力的方向,针对南海东部增储上产新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特色的新技术、新方案。

2023年以来,深圳基地加快协同工程技术板块在片区快速发展,实现了多项新技术、新工具在片区的首次应用。以钻井单项工具服务进入南海东部市场并已实现多次应用,同时大力发展修井技术、弃置技术,以点带线形成钻、修、弃技术线,以线成面覆盖整体,以面扩体形成一体化服务,解决客户局部痛点,全程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瞄准增储上产,“新优快”模式再提效

2023年中国海油南海东部首个“新优快”项目陆丰14-4油田“新优快”项目顺利完工,累计投入约33万人工时。项目3次打破集团公司作业记录,深圳基地喜获客户书面“安全先进集体奖”“服务质量优秀奖”等集体奖励和个人表扬信,服务质量获得客户充分认可。此外,深圳基地以陆丰14-4开发井“新优快”项目为契机,总结提炼出了“234”优快模式、红旗班组管理指南、开发井项目总结等可复制的优快作业思路,并成功应用到番禺油田、惠州油田、恩平油田钻井作业中,为新优快钻井模式在南海东部“生根发芽”做出积极贡献。

提升运维能力,装备升级改造再加速

深圳基地在巩固常规维保一体化服务基础上,有力推动钻修机国产化专项资本化项目、钻修井井控设备隐患治理专项资本化项目等,助力装备资本化市场再上新台阶。高效推动装备项目开展,近年来完成了西江、惠州、陆丰、番禺等油田钻机设备更新项目,项目规模创新高。其中2023年实施的番禺某平台钻机升级改造项目,首次试点安装智能红区、钻机智能监控系统、铁钻工等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为传统业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典型案例,累计完成多台国产化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了装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高质量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表扬。

未来,中海油服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将聚焦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增强品牌经营意识,发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迎接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服务公司贡献新的更大价值。(中海油服 熊俊清 刘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