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唐荣尧的新书《黄河的礼物》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唐荣尧,这位生于黄河岸边、聆听黄河涛声成长起来的诗人、作家,认为黄河文化无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赐予华夏民族的“礼物”。“能够为河流写出一本书,是一个作家的勇气,也是福气。”
唐荣尧出生在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从离开家乡去黄河边的县城读书,从在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读大学到寓居银川23年,唐荣尧完全是一个黄河的儿子娃。水光波影如镜,照见时光的指缝间渗漏的水声草音透过耳膜,把一个荡舟河上的少年,变成了河阔云低里听取雁声一片的中年。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唐荣尧的职业是一名记者。唐荣尧在一次次的采访中,见证了黄河的“病痛期”:彼时,全球变暖带来的青藏高原的雪线上升导致源头水量减少,河源地带出现沙漠;大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滨河大道上疾驶而过的汽车和大桥上轰鸣而过的列车声,惊扰着水边栖居动物的休眠,巡扫在河面上的一束束光,等等,带来的噪声污染、光污染和环境污染成了河流的杀手,让唐荣尧像一个能诊断出病情却开不出药方的医生。
河流是一本在大地上打开的书,有人从中看到的是曲线,有人看到的是恩赐,也有人会从中看出它的抱负,河边出生且在河边生活的人,无疑是幸福的,能够为河流写出一本书,是一个作家的勇气,也是福气。
黄河,一直在呼唤着这样的书。生活在大河边的作家,有什么理由不遍览藏着大河气息的群书?不聆听那古老的涛声发出的召唤?不探测那流淌万年的浪花里翻滚的文明温度?
唐荣尧既书写千年文明中的人文历史,也注重生态文学对“讲述黄河故事”的要求;既凸显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真实和权威,也遵循文艺创作的审美规律,让想象的马蹄声响彻河面;既有与黄河匹应的宏大叙事、历史叙事的视角,也有文学自身要求的日常叙事、当下叙事的细节。
这本真正书写黄河的作品,是唐荣尧敬献给黄河的一份礼物。完成这样的书写黄河后,唐荣尧告慰自己:这万里大河中一段,我真正地爱过、走过、写过!(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图片由本书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