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13日长沙讯 12月12日下午,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闭幕新闻通气会在长沙召开。本届博览会共邀请国内外嘉宾1800余人,11个外省(区、市)组团参会,18个国家74位外宾参会,是湖南主办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以来,外宾代表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展会期间共计吸引近30万人观展。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恢清介绍博览会举办情况。本届博览会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13场次。发布了湖南省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招商项目22个,总投资458亿元。以举办展会为契机,通过主动上门拜访、邀请企业到园区参观考察,积极对接参展企业,共促成签约项目19个,总签约金额203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10个。
展览展示规模宏大。600多家企业线下线上参展,其中线下有387家企业参展,省外参展企业179家。线上展方面,国外采购商注册企业232家,主要来自泰国、越南、印尼、印度、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家,国内销售端注册企业228家,共开展视频专场洽谈155场次,目前已进入正式采购流程阶段。
国际展区专业性强。以参展国展区为主体,邀请美国、德国、泰国、几内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65家企业参加展览,展区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美国西屋、美国康宁等三类500强企业,共展出各类产品上千件,展示了3A复合材料、ABB牵引变流器等一批先进技术和产品,美国首次以国别展团参展,充分体现了此次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
现场发布了《轨道交通产业双碳行动湘江宣言》,倡导始终将绿色化和数智化作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加快构建低碳、高效的产业指标体系,构建“产品+”“系统+”等低碳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零碳车间、零碳工厂、零碳科技产业园。还发布了《绿色城轨装备制造行动方案》、湖南轨道交通产业链招商信息、《2023轨道交通产业标准化发展论坛(湖南株洲)倡议》等,进一步突显了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强势吸睛。精心设置“接轨世界、道通未来”“协同创新、‘材’启时代”两条考察参观路线,集中亮相中车在株企业及钻石切削刀具等优势特色企业。在现场静态展示全国首台大功率纯电新能源调车机车、全国首列山地齿轨列车、面向欧洲干线铁路研制的平台化调车机车代表产品等新车型,动态展示新一代创新型路面交通工具SRT,提供以中小运量解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产品方案。
同时,集中展示“大系统—整机—核心子系统及部件—基础零部件”全产业链的新技术,充分彰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在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助力“双碳”实现的支撑作用。
国际交流不断深入。本次博览会举办2023中美轨道交通国际合作圆桌论坛、面向欧洲轨道交通发展论坛,邀请西门子、3M、福斯罗等美国、德国企业代表,与湖南优秀企业代表就制动控制、基础制动等产品特色进行推介,并围绕欧洲市场动车组产品与技术创新发展、欧洲铁路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及机遇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为中、美、欧轨道交通企业进一步互利合作提供了机会。
现场还举办了“智汇潇湘”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峰会,发布了《湖南省2023—2024年度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紧缺(工种)目录》及《湖南省2023—2024年度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和省属监管企业人才奖励支持政策。同期举行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活动,中车株机、威胜能源、湘电集团等60家省内外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及相关企业摆下展台招贤纳士,提供1538个精选岗位,吸引了1.2万名有就业意向的人员到场对接。
“这次博览会有一大亮点,我们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博览会--线上轨博会,180天的时间里,连续云端展示、发布、直播、洽谈。”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杨爱云说,下一步将加强数据库建设,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提升供需对接的精准性,以网上展厅、移动端APP和微信小程序为阵地,提高博览会信息化水平。
杨爱云表示,经过几年发展,轨道交通博览会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市场化办展水平不断提升。接下来将总结好的做法,继续引进国际化的专业团队办展,推进省市联动办展、企协联合办会,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办展机制,推动博览会稳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邹硕)